两个月资助19名学子进入大学 开启人生新篇章

泉州晚报

为了帮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顺利进入大学的殿堂,每年暑假,由泉州市慈善总会与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都会如期举行。

两个月来,经过主办方工作人员的努力,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2021行动”顺利结束,今年报道的19名学子悉数获得资助,即将开启大学生涯,开启人生新篇章。

至此,“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9年,共筹得善款2223.07万余元,帮助6950名学子圆了大学梦。

暖心助学 爱心人士上门送学费送关爱

昨日上午,泉州市德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得源与记者一同来到南安学子戴诗娜家,将第一年学费送到她手中,鼓励她在大学里好好读书,不用为学费烦忧。

“我们从小就教育诗娜,好好读书才能有好的未来。”见到张先生,诗娜的爷爷奶奶都十分激动。她的爷爷说,诗娜从小乖巧懂事,这次能考入福建医科大学,他们很欣慰。诗娜的父亲早逝,依靠母亲的收入实在难以供她上大学。对于张先生的慷慨相助,他们感动不已,连连道谢。

交谈中,记者注意到,诗娜的手指指甲盖有伤痕。原来,她前不久在工厂打工时,被缝纫机针头刺穿指甲盖,流了不少血。当天处理好伤口后,第二天她又回到岗位上。“有一位阿姨之前受过更严重的伤都坚持下来了,我也能坚持。”

“你独立、自律、不怕吃苦、有韧劲。知识改变命运,相信你进大学后专心学习,一定可以改变命运。”张先生嘱咐她,未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要努力工作,回报爷爷奶奶和妈妈的养育之恩。

其实,张先生已是“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的“老朋友”,4年前,他通过助学活动资助了4名学子。此后4年里,他每年都与每位学子见面,给予面对面的鼓励。今年,他未停下爱心捐助的脚步,在助学活动启动前,便委托记者帮其留意有需要的学子,愿为他们出一臂之力。看过诗娜的报道后,他决定结对帮扶她到大学毕业,助她圆梦。

初心未改 19年助6950名学子圆大学梦

截至昨日,“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2021行动”助学活动中所报道的19名学子全部获得资助,助学金也已全部发放到学子手中。

今年的助学活动,始于6月底。根据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前期摸底推荐和主动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求助的困难学子名单,本报记者深入各县(市、区)困难学子家中采访,多方了解他们的情况并成稿报道,最终帮助学子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结对。

这样动人的情景,自2003年起,每年都在重复着。2003年,来自永春的一封反映贫困学子难圆大学梦的信件,引起了本社的关注。“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应运而生,本社当即派出几路记者分赴安溪、永春、德化等地,了解并及时报道了各地困难学子励志求学的感人故事。在此过程中,本社接到了数百个热心读者的电话,有的表示要捐款,有的表示要以其他方式予以帮助。

此后,“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每年都如期举办,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助学活动为家庭困难但又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学子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社会各界热心企业、爱心人士了解并资助他们。19年来,“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共筹得善款2223.07万余元,帮助6950名学子圆了大学梦。

爱心常伴 “老熟人”“新朋友”携手助学

19年如一日,初心未改,“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早已成为我市助学活动的一大权威品牌,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助学队伍,有“老熟人”,也有“新朋友”。

今年助学活动启动前,多位长期关注活动的爱心人士就与记者联系,表示要资助困难学子。厦门的陈先生连续多年资助多位学子,仅2020年就认捐了6人。今年的活动尚未启动,他就联系记者了解情况,并表示将再资助5名学子。助学活动开始后,记者陆续推荐了5名学子给他。每次看到学子报道后,他就第一时间将4年的助学金32000元汇入泉州市慈善总会账户。在资助完5名学子后,他又表示要增加一个。最终,他今年又结对资助了6名学子。

泉州企业家杨鹭晖先生近年来每年都资助1名学子,今年他同样早早与记者联系,表示之前资助的1名学子已经大学毕业,他今年要再资助一人。当记者将品学兼优的石狮学子蔡心琪推荐给他时,杨先生非常开心,还约记者一同到蔡心琪家走访慰问。当他得知蔡心琪将到北大医学部连续读7年时,他和爱人当场承诺,“这7年都资助”。

晋江市志愿者圆爱服务队同样关注困难学子,并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助学金。今年,圆爱服务队的负责人看到本报“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后,深感理念一致,于是与记者联系表示他们愿一起助学。8月16日,圆爱服务队队长许荣灿、队员李娇玲与记者一起先后到洛江、惠安走访了尤鸿达尤福达兄弟、陈志荣、吴楚锋和康莹5名学子,并决定在他们大学4年期间,每年资助每人5000元钱。(□本报记者 陈明华 陈灵 文/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