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首个“黄昏门诊”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诊,门诊时间为17:30—20:30。早在之前,武汉、银川、北京等地医院都已开设“黄昏门诊”。有人认为,此举有利于缓解职场人和学生族工作日没时间看病的问题,但也有网友担心,这会加大医生的工作强度,使得医疗质量难有保证。您怎么看?
错峰看病 值得推广
徐振宇:你上班时我也上班,我休息时你也休息。对于职场人和学生族来讲,看病向来是个大问题,工作时间请假影响考勤,不请假这病只能拖着。“黄昏门诊”区别于朝九晚五式的门诊,这样的贴心安排正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结果。此举既方便群众就医,也可以分流日常工作时间的门诊量,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君子笑:传统的门诊大多在工作日开放,这对于上班族和学生族来说非常不便,尤其是上班族,如果请假看病,很可能会被老板“另眼相待”。医院开设“黄昏门诊”,是真正从市民的需求出发,让上班族和学生族可以享受错峰服务,给予他们就诊的便利,切实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摇摇:“黄昏门诊”的推出,是与时俱进的门诊创新。事实胜于雄辩,“黄昏门诊”试行以来,受益者甚众,病人有了更灵活的时间来安排看病就诊。“黄昏门诊”类似于错峰出行,切中要害,以实际举措将“病人至上”理念付诸行动,更好地满足了病人多元化的看病需求。
不切实际 效果有限
秋泉:“黄昏门诊”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不切实际。医生也是人,也需要合理的休息时间。在医疗资源比较紧张的现实下,医院再开设“黄昏门诊”,必然只能让医生去加班,让本就高负荷工作的他们“雪上加霜”。医生不是神,先让他们休息好,才能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去为病人诊疗。“黄昏门诊”就好好让位于“急诊科”吧,不要做越俎代庖的事。
踏浪:“黄昏门诊”看似人性化,其实不然。要知道,患者的健康有赖于医生的认真负责,医生工作一天,还得坚持“黄昏门诊”,这是压榨医生的业余时间。医生家里也有老人要照顾,医生也有孩子要陪伴,医生也要进修学习。如果一味加大医生的工作强度,医疗的效果恐怕难以保证。
泥河牧歌:其实医院门诊下班后,医院的接诊工作依然是正常运行的。除了急诊部外,还有各个住院部的医生在接诊各类病人。因此,基本上不存在病人到了医院看不了病的情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医护人员也不例外,精神饱满、热情周到的医护人员,才能对就诊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和最大的安慰。
做好保障 科学施策
不知潇湘在何处:上班族工作忙、请假难,往往身体不适不及时寻医问诊,“黄昏门诊”的开设无疑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一个好方案,这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大好事,缓解了老百姓的“看病难”,满足了差异化、多元化的就诊需求,同时给医院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当然,如何让“黄昏门诊”形成完整的就医服务链,使“黄昏门诊”最优化,这还需要医院继续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岁月如歌:“黄昏门诊”背后的“工作第一,身体第二”的观念导向,很不可取。“黄昏门诊”,优点在于将上班族、学生族工作、学习和看病就医的时间错开来了,但它传达出来的却是“工作第一,身体第二”的理念。其实,有病就该及时去看病,工作再重要难道还有身体重要吗?另外,它还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并不可取。
流年拾忆:“黄昏门诊”回应了社会关切,给“打工人”群体带来了福音。但我们也要注意,开设“黄昏门诊”会加大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目前大部分医院每天都有安排值班医生,设立“黄昏门诊”是否浪费医疗资源也值得关注。其实,“黄昏门诊”不一定非得每天都开设,可以在每周的特定日子开设。同时,医院要做好“黄昏门诊”的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下期话题
夏天坐地铁空调太冷怎么办?据报道,目前上海、安徽合肥、四川成都、山东青岛、陕西西安等地均有地铁线路增设弱冷车厢,“弱冷车厢”预留出少量的车厢,把温度在强冷车厢的基础上调高一两摄氏度,以满足那些怕冷乘客的需求。有人赞扬这一举措“人性化,非常好”,也有人质疑车厢越分越细、越分越多,反倒增加了麻烦。您怎么看?下期茶座,邀您聊聊“弱冷车厢”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