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呼吸系统防御能力降低 慢阻肺要注意防范和控制

泉州晚报

立秋之后,天气慢慢随之转凉。这个时候,人体呼吸系统防御能力降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急性发作或加重的高发期,不少老年人会出现咳、痰、喘、憋等症状。老年人如何防范慢阻肺?记者就此采访了泉州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黄颂平。

慢阻肺多与吸烟有关

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亿的慢阻肺患者,其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7.4%,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可能是慢阻肺患者。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黄颂平称,慢阻肺是一种未得到重视的慢性病,如果不注意防范和控制,其带来的死亡可能并不遥远。

“慢阻肺超八成是由于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引起的。”黄颂平介绍,我国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2%,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的5.2%。此外,在通风较差的室内,运用生物性燃料进行烹饪或取暖造成空气污染也是导致慢阻肺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化学气体等工作的人患慢阻肺的风险较大。患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肺气肿等疾病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也容易得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太过沉默的疾病,而且大家对它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黄颂平说,之所以说它沉默,是因为慢阻肺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大多数人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据介绍,慢阻肺早期阶段仅有咳嗽、咳痰等表现,病人往往不去就医,因此失去了早早发现的机会。同时由于大众知晓率低,造成漏诊率达7成以上。很多患者在明确诊断时,肺功能已有中重度损害。

黄颂平介绍,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但在我国,仅有9.7%的成年人、12.0%的慢阻肺患者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这就导致漏诊率较高,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需要长期用药治疗

黄颂平表示,慢阻肺是一个慢性病,不能治愈,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通过长期用药维持治疗。

“有患者认为只有症状严重才需要用药,症状不严重时可以不用药或停止用药,这是错的!”黄颂平解释,对于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治疗慢阻肺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患者应遵从医嘱长期用药、定期复诊。

接下来,天气将渐渐转凉,进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黄颂平提醒中老年朋友应注意呼吸道保健。要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低温天气外出或去粉尘较多的地方时应戴上口罩。不要吸烟,并远离吸烟者。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应尽量不在家中用煎、炒、炸等方法制作菜肴,以免呼吸道受到油烟刺激。提高呼吸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可以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还可适当进行呼吸道湿化治疗。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可适当服用一些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益气固表功效的中药(如百合、大枣、黄芪等),并通过食疗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平时多做一些可锻炼呼吸肌的运动,如反复进行深呼吸等,或前往肺康复门诊由医生进行指导训练。(记者苏凯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