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午,刚下了一场雨,南安溪美镇山村的晚稻田水量充沛,稻苗长势喜人。“插头插上,刷一下卡,就有水了!”69岁的洪东山戴着斗笠、穿着水鞋,乐呵呵地向记者演示如何使用田边的充电桩。作为老农民,他见证了镇山村的水稻田从干旱缺水,到修蓄水池、建泵站从西溪引水,从农民乱拉电线抽水,到直接在共享充电桩刷卡取电抽水。
记者获悉,今年4月,镇山村党总支与溪美供电所党支部共建,针对农田灌溉用电需求量大的情况,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该村安装两个共享充电桩,为广大农户提供便利。8月底前,该村还将新增两个充电桩,惠及更多村民。
过去私拉电线 现刷卡就有电
记者在镇山村的稻田旁看到,田边有一个大蓄水池,水池边铺着木板栈道,沿着栈道走到田埂上,就能看到两个不到1米高的小型充电桩立于田间。充电桩上有刷卡区、二维码和两个共享插座。
“你看,只需将水泵电机的插头插入插座,再刷一下卡,就能直接通电灌溉。不用时把插头拔掉,自动断电,很简单!”洪东山种植有2亩水稻,他回忆道,过去靠天吃饭,少雨时期,稻田旁的水渠常常是干的,缺水灌溉会影响水稻生长。去年村里修了蓄水池,建设泵站引水,他就找田边的住户“借电”,拉出电线抽水。“一方面是麻烦,老是向别人借电,久而久之欠人家人情,一方面也不安全。”
4月,共享充电桩安装好后,他办了一张卡,充值100元,至今已刷60多次,卡内余额仍未刷完。因为随时有水灌溉,上半年的少雨期也未对水稻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基本告别靠天吃饭的日子。“电费一度5毛多,平均一小时用电花费约2元,”村干部洪锡锻介绍,刷卡的方式主要是方便年纪较大的农户,而能熟练使用手机的农户,插上插头后,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回家做饭、做家务,随时用手机远程断电。当充电桩遇到短路等故障时,也会自动断电。
还将新设两个 惠及更多村民
“去年,为了满足农民灌溉需求,村里投入70多万元清淤修蓄水池,建水泵站,引入西溪水,大大缓解缺水灌溉难题。”镇山村党总支书记洪锡瑜介绍,但是农民从蓄水池抽水需要用电,他们大多向周边住户借电。私拉电线既不方便也不美观,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4月,镇山村与溪美供电所两个单位的党支部共建,借鉴共享充电桩模式,联合启动“e取电”项目。两个充电桩由溪美供电所免费安装,可服务周边约300亩农田。截至目前,已使用1000多次。8月底前还将在另一处农田新设两个充电桩,可服务两三百亩农田,为更多村民提供便利,现已完成勘查工作。
“2020年,镇山村获评‘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洪锡瑜表示,今年以来,镇山村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村将继续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报记者 陈灵 郭芳蓉 黄耿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