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晋江传承弘扬党的“传帮带”好传统好作风,探索推行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创联盟”导师帮带机制,通过“多帮一”形式,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推动基层干部素质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进步、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生动演绎了乡村振兴的“晋江实践”。
组建帮带团队 共谋发展良策
今年4月,作为晋江“乡创联盟”第12组导师之一的内坑镇黎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蓬杰,前往帮带的内坑镇霞美畲族村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该村集体经济现状后,以霞美畲族村1300多亩的土地资源为切入点,指导霞美畲族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荒废田地进行统一流转出租,壮大村集体经济。
经过“四议两公开”,霞美畲族村目前已初步流转土地150多亩,还有近150亩田地正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原有的荒地在土地整理、流转出租后重新焕发生命力——40亩蔬菜大棚种植泡椒,亩产6500斤;115亩泉珍十二号水稻,亩产900斤。
据晋江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员介绍,晋江推行“乡创联盟”导师帮带制的关键在于解决“帮谁、谁帮”的问题。为此,他们按照“先确定帮带对象、再物色帮带导师”原则,组建以1名政治辅导员、1名工作联络员、若干党组织书记导师、若干专业顾问为主体的帮带团队,形成“多对一”的帮带关系。
要帮谁?晋江从能力相对不足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纪相对较轻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换届拟任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才等三种类型中选定,按照“村自荐、镇推荐、市选定”方式,首批共确定20名帮带对象。
谁来帮?晋江将全市150个泉州市级以上乡村振兴试点村和本级“领头雁”先进村、“奋蹄马”后进村的党组织书记,按照村情相近、跨镇组合、规模相当原则,搭建组成20个“乡创联盟”小组,每组8—10人,并指定镇(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担任政治辅导员,驻村第一书记担任工作联络员。在此基础上,晋江统筹派驻在基层的科技特派员、“三官一律师”(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金融助理员、驻村规划师等专业人才,为每个“乡创联盟”搭配顾问团队,为联盟小组开展活动、孵育项目、推动发展提供专业力量支撑,目前20个联盟小组共搭配135名专业顾问。
解决完“帮谁、谁帮”的难题之后,“帮啥、咋帮”成为晋江“乡创联盟”导师帮带制落实落细落地面临的核心关键。
对此,晋江聚焦带政治建设、带群众工作、带组织建设、带产业发展、带乡村治理、带民生服务等“六个带”内容,细化出达标创星、文明、平安、集体经济等量化刚性指标,要求每个“乡创联盟”都制定1个年度帮带方案,建立帮带档案,推动帮带对象集中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研讨、参与项目实训。
为推进“导师帮带制”试点工作,近日晋江“乡创联盟”第16组前往马山村开展集中交流研讨活动,现场察看该村金马广场、党建微景观、乡村墙体彩绘。随后,小组成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召开“集中坐诊”座谈会,针对马山村提出的集体经济薄弱“病症”,结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围绕挖掘本村产业特色、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积极挖掘新的项目等方面提出多条建议。
今后,晋江“乡创联盟”将试点设立“乡村治理诊所”,每月安排“集中坐诊”,把脉小组成员所在村庄治理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具整改清单,集合“乡创联盟”小组成员各村经验做法,群策群力解决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迫切性难题,助力成员村庄发展提升。
因地制宜施策 聚力抱团发展
今年5月以来,位于晋江安海镇安平社区的安海镇乡村联盟驿站生意红火,作为晋江首个镇级乡村联盟驿站,该驿站自开业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开业当天线上线下营业额为28.8万元。
在这个探索、创新之举背后,就是晋江“乡创联盟”第10小组通过“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地出地”的工作思路,指导安海镇安平社区、坝头村、溪边村联合建成安海镇乡村联盟驿站,实现集体经济增收与村民普遍受益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安海镇是文化古镇,资源丰富,但过去各村(社区)思路不够开拓,发展优势不明显,村级集体经济在晋江全市范围内来看较为薄弱。” 晋江“乡创联盟”第10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年初,安海坝头溪边自然村在安海镇党委的引领下,组建经济联合社,此举成为坝头村壮大集体经济的“载体”。与此同时,安平社区有200多家企业,外来流动人口聚集,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前景和思路,但没有“载体”;瑶前村于2020年12月成立了乡村共享驿站,引入该村当地特色产品,并提供农副产品寄卖及快递收发服务,让农产品出村、消费品进村。
在晋江“乡创联盟”第10小组的推动下,安海镇党委召集坝头村、安平社区、瑶前村三村主干,提出以瑶前村创建的乡村共享驿站为基础,以坝头溪边经联社为载体,以安平社区为经营场所,组建镇域内的乡村联盟,通过串联整合安海各村特色产业资源,打造乡村联盟驿站,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服务模式,推广安海特产,实现村民增收,方便群众购物生活,抱团发展参股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打造联盟经济是有效破解‘帮少、短帮’的一种有益探索,我们充分挖掘联盟不同村(社区)的特点,通过‘众智众筹’方式,推动联盟区域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晋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结合“乡创联盟”成员所在村(社区)情实际,引导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资源、项目、产业等全方位联动联做,推动区域性乡村振兴。
比如在推动民生项目方面,充分发挥“乡创联盟”村情相似的优势,通过经验分享、资源共享,推动民生项目落地落实。其中,“乡创联盟”第2小组通过2个月时间,帮助梅岭街道许厝社区建成格林春天小区邻里家园,实践“近邻党建”理念,有力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
再如在推动产业合作方面,充分借助乡创联盟不同区域的产业特色,通过互联互通、联办联创的方式,推动产业合作、共同发展,普惠当地群众。其中,“乡创联盟”第12小组利用成员所在镇的产业互补优势,推动东石镇、永和镇共同探索“产业+直播”合作模式,确认合作创业意向的伞企、直播团队共有11家,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林晓燕 谢佩龙 晋江市委组织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