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学副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厦门市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厦门市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会长。擅长小儿普通外科、小儿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疾病的诊治,熟悉儿外科急危重症的处理。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外科刘明学,扎根儿科领域近20年,致力于做孩子们的健康守护者。
立志从医
小时候觉得医生像魔术师
出生在四川南充的刘明学,不光是家里走出的第一个医生,也承载着“全村人的医生梦”。回想起当时立志从医的人生规划,他很庆幸,这是他做过的最果断、最正确的选择。
刘明学读小学的时候生病了,去医院看病,接触到医生的“望闻问切”,这为好奇的他打开了一扇求知的大门。“小时候对医学没什么概念,就是觉得医生像魔术师一样,一下子就把我的病治好了,于是特别崇拜医生。”刘明学说,从那时候起,他幼小的心灵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
后来,刘明学参加了高考,考入川北医学院,成为一名医学生。大学毕业后,他来到重庆医科大学深造,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2003年,研究生毕业后,刘明学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当时我可以选择到昆明、南充、厦门工作,经过综合考虑,我觉得厦门的吸引力最强,最终选定厦门。”于是,他来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外科,成为一名儿外科医生,从此正式走上从医的道路。
工作三年后,刘明学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遇到了瓶颈。“还是应该掌握更多的儿外科专业知识。”于是,他决定回到重庆医科大学继续攻读博士。读博期间,他选择的专业是小儿外科方向。
救治患者
手术拯救出生一天的宝宝
2009年,博士毕业后,刘明学回到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儿外科工作,主攻小儿普外、小儿泌尿外科、新生儿外科的临床治疗。
“给孩子检查身体时,很多孩子因为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不适应,又哭又闹,不像大人那样能够配合医生,所以给小孩看病需要更多的耐心。”刘明学说,因为孩子不懂事,不会说话或者描述病情不够准确,儿科医生大多是跟家长交流和沟通,这种间接的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风险,所以给孩子看病,需要更加谨慎、加倍努力。
刘明学曾经为出生仅一天的新生儿宝宝做过手术,那是他做过的患儿年龄最小的一台手术。体重仅一公斤多的早产儿,有些血管比铅笔芯还细,手术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患儿出现了先天畸形(肠道闭锁),当时已出现呕吐、腹胀的症状。“正常人从口腔到肛门是一路畅通的,但是这个婴儿的肠道有‘断头路’。对于这种宝宝,一出生就必须马上做手术,把肠道两端接上,将‘路’疏通,患儿才能存活。”刘明学顶着巨大的压力,为这名出生仅一天的早产儿施行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现在,这个宝宝已经康复,可以像正常幼儿一样进食。
两个月前,出生仅六天的女婴琪琪(化名),被诊断患先天性卵巢囊肿蒂扭转。因为肚子痛,琪琪比正常宝宝更爱哭闹,孩子父母十分焦急,带着琪琪从岛外专程赶到第一医院找刘明学。
“因为囊肿导致输卵管缠绕扭转,卵巢供血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卵巢坏死。”刘明学为琪琪进行了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由于是微创手术,切口在脐部,脐部天然的皮肤皱褶可以很好地隐藏手术疤痕,长大以后疤痕几乎看不见,不仅保住了琪琪的卵巢、剥除了囊肿,也做到了美观。
前一段时间,刘明学还接诊了一名肠坏死的患儿。佳佳(化名)持续腹痛,还出现了发烧的情况,父母带他来向刘明学求医。刘明学发现,佳佳有腹部压痛、反跳痛、白细胞高等症状,高度怀疑其腹腔有外科疾病,需要紧急进行手术探查。在进行探查后他发现,情况比预期的糟糕。
“肠坏死达两米多,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会中毒性休克、器官衰竭,危及生命。”过去,进行这种大型手术需要在腹壁开一个大口子,创伤较大;现在,刘明学为佳佳进行了经脐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两个小时左右手术就完成了,手术进行得很成功,术后两个月,佳佳来医院复查,情况一切正常。如今,佳佳已经能正常进食。
多年的小儿外科从医经历,使刘明学养成了小心谨慎、仔细入微、富有耐心和责任心的性格。因为长期面对经受痛苦的孩子和家庭,对患者及家人面临的困难感同身受,刘明学愿意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
未来目标
磨砺医术更好服务患者
现在,刘明学主要负责小儿腹部外科疾病诊治,包括小儿普通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和新生儿外科疾病诊治。“这些手术大部分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跟以往开放手术相比,其治疗效果不降低甚至有时效果更佳,还具有手术精准、损伤小、疤痕不明显、美观的优势。”刘明学介绍,接受腹股沟斜疝的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或者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的患儿,手术疤痕很难看到。
“跟国内外同行相比,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学习和进步,好在我年龄还不是太大,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儿。”刘明学希望自己能通过继续学习,掌握一些高难度的腹腔镜手术,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机器人手术,提升自己的医术,以便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特写
儿子发高烧他没时间照顾
身为一名儿科医生,当自己的孩子生病时,刘明学却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看病。“我更多的焦虑,是他(孩子)生病时我没有时间陪伴他、照顾他。”刘明学说。
有一次,刘明学的儿子感冒发高烧,而刘明学在医院上班走不开,刘明学的父亲在家很着急,就把孙子带到医院来。可是,当时刘明学的门诊病人非常多,抽不出时间照顾自己孩子。“我看了一下,儿子虽然高烧,但情况还比较稳定。由于门诊排队看病的孩子太多,我只能让他们在一旁等我看完门诊,再给儿子看病。”刘明学说。
把更多时间优先奉献给来看病的患儿,这就是刘明学对待患者负责任的态度。(记者曾昊然 通讯员罗超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