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迈入“世界遗产时代” 持续激发古城文旅活力

泉州晚报

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经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喜讯传来,全城欢动,作为泉州核心区,鲤城迈入“世界遗产时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鲤城立足实际,下足措施,扎实推动古城保护、文化传承工作。未来,鲤城将在遗产保护、非遗传承、文旅发展等维度上发力,切实打响“世遗”品牌。

遗产保护 “活”源流续文脉

近年来,鲤城投入6.14亿元,完成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各项任务,并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第五立面”改造,分步骤、全景式、微更新,较好保护了古城城市肌理。进入“世界遗产时代”,如何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保护好、利用好遍布古城全域的各类遗产点、文物点,则是进一步延续古城文脉、保留独特气韵的重中之重。

2019年,鲤城区设立区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今年,在此基础上,鲤城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成立街道级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覆盖全区八个街道,汇聚起全链条文化遗产保护中坚力量,并横向构筑文物、公安、消防等“六位一体”文化遗产保护防护网格,着力打通基层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后一公里”。该区还在全省率先出台文物全域普查和传统建筑构件回收利用管理暂行规定,防止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构件流失或损毁,为城市更新发展留存乡愁记忆。同时,积极引入实践文物保护科学体系,完成全部古大厝、古民居类文保单位智慧用电系统安装,引入数字化管理,为文保单位“定线落图”,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实现动态化监测,构筑实时防护网。

今后,鲤城区将采取“征收、承租、认养”等方式,规划打造一批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书院空间等,对文物点进行合理活化利用;同时,将常态化保护好8个遗产点和多个关联点,点线面铺开整体保护;并持续联合法检力量协助解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难题,推动建立遗产保护长效机制。

非遗传承 “深”探索“热”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鲤城区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5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0人,坐拥丰厚殷实的非遗“家底”,该区在保护传承上有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鲤城区持续深挖非遗内涵,传承民间工艺,通过非遗传习所、非遗进校园、传承研修班等形式,支持、鼓励各级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打通与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学习、生活的接口,让非遗在活态传承中迸发生命力。今年,鲤城区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举办“灯传·鲤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民间工艺传承提升研修班泉州花灯创意作品展”,通过解构花灯制作步骤,生动诠释花灯文化内涵,展现非遗艺术工匠精神及传统文化魅力,并将非遗保护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推动非遗传承人才体系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

此外,鲤城区设立非遗专项资金,落实政策凝聚各界非遗保护传承力量;积极搭建非遗人才交流平台,成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本土非遗人才在交流碰撞中提升技艺水平,目前已举办交流活动30余场。同时,该区鼓励辖区优秀非遗文化“走出去”,参加高层次文化展演活动和赛事,持续扩大非遗文化知名度、影响力。

文旅发展 强引流释活力

文旅融合发展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识别度,成为提升区域影响力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鲤城区持续深化“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品牌,做优“文旅+”“动漫+”“影视+”产业支撑,以项目带动,以节点引流,持续激发古城文旅活力。

鲤城区数字文创动漫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已落地项目30个,并通过发起泉州泛文旅产业基金、设立鲤城区数字文创中心、出台扶持数字文创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数字文创动漫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在今年全市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比拼考核中名列前茅。此外,鲤城区出台《促进影视产业发展工作方案》,鼓励影视企业落户鲤城,培育影视教育孵化基地、影视产业园基地等,推动鲤城影视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随着古城旅游日益火爆,为承接泉州申遗成功溢出效应,鲤城区正充分整合古城优质文旅资源,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域布局文旅业态发展。该区将推进住宿接待载体提升工程,构建以星级饭店为龙头、商务酒店为基础、特色民俗为补充的住宿接待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夜间经济,鼓励辖区企业研发具有鲤城特色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和非遗生产性传承产品,并启动智慧旅游平台开发规划设计工作,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为市民游客提供数字化、全方位、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蔡明思 李梦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