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训明确政策解读 患儿得到有效康复服务

厦门日报

“有个好消息,今年做完这些检查后,直到孩子6岁,都不用再跑医院做检查了。”电话那头,自闭症患儿家长蔡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相关政策比较明晰了,工作人员的解释也到位,他们不再因此而困扰了。

就在不久前,蔡女士等自闭症患儿家长在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过程中遇到了困扰,通过本报“监督在线”互动电话进行反映。在民生领域专项整治中,市纪委监委开展直查督办,发现该项政策的施行过程中,存在政策口径不清、基层执行标准不一等问题,于是推动市残联梳理规范工作流程,通过建章立制、打通堵点等措施,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反映】

增加了多个检查项目

工作人员解释不尽相同

蔡女士是一名4岁自闭症患儿的母亲。根据政策,自闭症患儿每个月会有一些康复费用补助,家长可以申请领取。今年初,蔡女士了解到申请流程有所调整,“申请手续比往年复杂了,必须要到医院做好几项检查并开具证明。”蔡女士说,检查项目包含头颅MRI或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等,检查完后再找指定医生开具医学诊断证明。“家长带患儿出门非常麻烦,在医院检查时孩子不配合,感觉跑十趟医院都不一定能办得下来。”

基层相关工作人员对今年流程改变的解释也让家长们觉得困惑,如这些检查项目是不是每年都要做,是患儿家长都关心的,但各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给出的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说检查每年都要做,有的则说孩子6岁前做一次就好了。

【调查】

既无相关指导也未培训

导致经办人解读不一

调查人员了解到,2020年底,为精准保障残疾儿童得到有效康复服务,福建省残联、福建省卫健委下发了《关于规范<福建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非持证残疾儿童评定和医学诊断工作的通知》,其中对0-6岁非持证(记者注:未持有《残疾人证》)孤独症(记者注:也称自闭症)儿童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时所出具的证明材料进行了明确。与往年相比,证明材料中新增了“辅助检查”,其中有多项检查项目。那么,基层相关工作人员是如何回应患儿家长咨询的呢?调查人员随机抽取几个社区进行调查。有的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表示,“辅助检查”所有检查项目每年都需要做一次。但在另一个社区,调查人员又得到了不一样的说法,该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表示,直到6岁只需做一次。还有的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表示不清楚。

调查人员还注意到,市残联、市卫健委于今年2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非持证残疾儿童评定和医学诊断工作的通知》(厦残联〔2021〕8号),其中有“提供材料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逾期视同放弃,不予补助”等规定。对此,一些社区残疾人联络员表示,6月30日以后能否申请以及如何享受救助补助,他们也不清楚。为此,调查人员紧接着走访了市残联,但同样得不到明确的答复,因为经办人员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

在调查过程中,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普遍反映,新政策下发后至今还没有开展相关培训。调查人员从市残联官网或微信公众号等对外公开渠道,也没有找到新政策的解读及具体的操作指导意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