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酷暑难耐 专家教您如何防治盛夏常见病

泉州晚报

三伏天酷暑难耐,雷阵雨频频,湿热交蒸,各种细菌、虫子繁殖迅速,不仅是蚊子、蚂蚁、蜈蚣还有更致命的恙虫、蜱虫也活跃起来。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气肿、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被毒虫咬伤等疾患频发。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病的中老年群体出现中风及突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也增大不少。本期“养生”采访相关专家,详解如何防治这些盛夏常见病。

防消化道疾病 剩菜热透少食生冷

急性胃肠炎、腹泻等是夏季常见消化道疾病。

华侨大学医院副书记兼医务科科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徐鹏飞解释,夏季天气闷热潮湿,细菌繁殖快,食物储存或加工不当,很容易受细菌感染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腐败,人不慎食用后很容易“中招”。

其次,不少人喜欢生吃果蔬,烧烤、海鲜更受欢迎,这些食物受到污染或未加工成熟会引发腹泻;同时苍蝇、蟑螂在夏季最活跃,病菌更容易扩散。同时,天气炎热,不少人贪图冰爽,喜吃生冷食物、喝冰镇饮料来防暑降温,殊不知夏季人体胃肠功能偏弱,胃肠道受冷刺激过度很容易引起痉挛、绞痛,出现急性消化道疾病。

徐鹏飞建议,在家或外出就餐,要多注意食物的性状,一旦发现有异常,一定要果断弃食。特别是一向有勤俭节约习惯的老人家,每餐备饭菜最好都以能吃完为度,如果有剩菜要及时放入冰箱,吃前彻底热透。如在外出就餐,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同时注意餐具卫生。另外,不要吃生冷食物,喝冰镇饮料也要适可而止,特别是本来就有慢性消化道病的人群,日常饮食更要防止过度刺激消化道,以免加重病症。

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甚至同时上吐下泻,一定要设法多补充盐水,纠正因多次腹泻导致的脱水症状。可以到药店购买电解质液,或是在稀饭、米汤、温水中加入少量食盐,也有类似作用。早期腹泻,可适当服用黄莲素或藿香正气丸帮助缓解胃肠道的不适。但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腹泻呕吐不止应及时就医,以免因脱水引起低血容量、休克,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防心脑血管疾病 防暑降温及时补水

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孙文栋介绍,夏季人体消耗加大,肌体反应能力相应减弱。室外或高温闷热环境下,人体血液流向体表帮助散热,体内水分大量蒸发,流汗增多。而在空调环境下,虽然出汗少,但也会不知不觉消耗人体水分。体液流失的增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相应升高,血循环减慢,增大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导致心、脑供血不足,进而容易诱发中风、心梗等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容易诱发心梗、心功能不全、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叠加中暑或腹泻因素,身体缺水进一步加重,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增加,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将更大,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具有潜在威胁。

防暑降温很多人做得到,但补水却容易忽视。在室外闷热环境下,汗流多了口渴可能会想到喝水,但空调环境下就不一定。孙文栋建议,夏天无论是在容易流汗的炎热环境,还是清凉不易出汗的空调房内,都要记得定时喝水。补水最好不要光喝白开水,最好补充一些运动饮料,或是用白开水加少许盐,以纠正体内的电解质紊乱,有高血压患者补盐水要注意不能太咸。

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是夏天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从开空调的屋内走出户外或者从户外走进开空调的屋内,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言语不清甚至无力抽搐、猝然跌倒等意外,应及早送医诊治,排除中风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