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精湛阮厝人口碑相传 传承流派精神造福患者

石狮日报

“大姓谢九连,小姓王雨前。”这是莆田民间流传了三百多年的一句谚语。谢九连是当地有名乡绅,乐善好施,接济百姓。王雨前是康熙时期莆田的秀才、名医,泉州王氏中医痔科流派的一世祖。该流派从清康熙年间传承至今已历经三百多年,十三代传承,入选福建首批中医学术流派,被评为泉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不仅把祖传秘方赛霉安系列药方贡献给了国家,还创建了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造福患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第十二代传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泉英探寻这个经久不衰、独具特色的闽南中医流派。

技术精湛阮厝人口碑相传

“泉州赛霉安,漳州片仔癀”,这两款药在闽南家喻户晓,被誉为“药虎”。走在人头攒动的西街,从钟楼到泉州影剧院约百米的路段,曾有一间“圣洁医所”。上了年纪的阮厝人都知道,王氏中医痔科流派和王氏十一代传人圣洁医所的创办者王鸿珠把赛霉安祖传秘方无偿捐献给国家

据王泉英教授回忆,“圣洁医所”四个字由泉州举人曾遒题写。上世纪30年代,父亲王鸿珠带着祖传的中医外科特别是治疗痔疮技术,从老家湄洲岛出发,一路访名师治病人,机缘巧合下定居西街24号,并创办“圣洁医所”。“圣洁”一词与宗教无关,这在当年是一个新潮的词汇,有高尚道德的含义。

出生于医所的王泉英目染父母秉承王氏中医一脉相承的医德。父亲王鸿珠医生和母亲蔡爱珍医生对穷人分文不取,有时看着病人实在贫困,父亲还自掏腰包照顾病人吃住。母亲则更多关照女患者,有一些女患者便秘,五六天没有办法排泄,也不好意思跟医生说,母亲总是很有耐心地和她们沟通,直到她们如实说出病情。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圣洁医所”的医生医术高、口碑好,很多外省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王泉英记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街还是石板铺成的路面,每到夏天的傍晚,来自全国各地的住院患者就会穿着木屐,走到钟楼下纳凉。木屐踩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吸引阮厝人围观。

患者多,父母总是连轴转,王泉英从10多岁起就成了好帮手。他印象很深刻:把秘方药材装入陶壶后,要用铁线把壶身捆绑好,涂上红泥,炭火烧烤一个小时以上,直至壶里面的药融化。放凉了之后开壶,用石臼碾碎、过筛。这是一个耗时、耗力又特别讲究耐心的过程,壶里的药材要研磨到滤过500目以上的筛网。这也让王泉英明白父母作为医生的良苦用心:越细腻的药粉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许多患者都感恩王鸿珠和蔡爱珍医生高超的医术和照顾之情,痊愈后,每年春节都会带上土特产,到西街王家拜年。如今,一些老患者拜年的惯依然不改。尽管王家多次搬迁,但是仍有80多岁高龄的患者坚持来拜年,已经和王氏后人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