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泉州晚报

暑假是一个变化多端的万花筒,有的孩子感受乐趣,有的孩子觉得无聊。现在正值暑假,大部分城里的孩子正忙着参加各类培训班、夏令营,或是出去参观、旅游。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的暑假生活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父母上班,孩子许多时候是独自在家,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是最安全的,但他们没有想到,孩子往往会在这种足不出户的环境中产生不安心理和烦躁情绪,而对孩子的这种暑期“情绪变化”,忙于工作的家长时常没有察觉。

暑期客观上让学生交流的时空缺失,他们渴望与玩伴在一起,这是对集体依赖情绪的留恋。孩子缺少玩伴、缺少交流,网络和手机就成为他们暑期“精神放飞”之地。而年来网络直播异常火爆,刚好满足了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填补”了他们孤寂空虚的心。他们在现实中觉得无聊,而在网络中,却可以和“美女帅哥”主播聊天,这种感觉很吸引他们,导致他们在暑假期间竟然频频当起“土豪”,重金打赏主播。此类案例,年来发生许多起。

英国教育理论家欧文说:“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现在家长、学校、社会重视孩子的暑期安全问题,从防疫、防溺水、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居家安全、防盗防骗等几个方面开展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像重视孩子暑假期间的安全一样,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家长和老师,除了关心孩子的暑假作业外,还要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出发,尤其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疏导孩子的急躁、厌烦情绪。采取加强与孩子交流或转换生活环境等办法,调节孩子的心理。

很多学生放假后突然放松,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家长不在,就选择在家里睡觉、打游戏和看电视。因此,家长和学校可指导同学制定计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引导他们每天阅读,积极参与实践,培养体育爱好并坚持锻炼,让他们利用暑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才干。

而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相关部门也应更多帮助家庭排忧解难。社区、学校等应从群众需求出发,为孩子营造快乐、充实的暑假环境,撑起暑假“安全之伞”。譬如,在加强防疫等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安全自护教程、儿童主题乐园游等活动,既丰富暑期文化生活,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再如,社区可开展暑期儿童棋类比赛。孩子们参加此类活动很开心,不仅可以下棋,提升棋力,还交到了不少新朋友。

同时,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一些儿童跟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城市,父母无暇照顾他们,而孩子又举目无亲,暑假时间会感到孤独。而另一些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对父母陪伴的渴望,对丰富生活的向往,都在提醒着人们,这些孩子的精神世界更不容忽视。温暖童心、相伴成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丰富他们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村里活动室可提供留守儿童免费拨打亲情电话,或者通过网络与远在外地的父母进行视屏交流,拉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距离,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而温馨的暑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