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不大的屋子,层层叠叠的木质书架上,摆满崭新的马克思主义书刊, 此外还有鲁迅、茅盾的文学作品。革命的火种,从这间300平方米小屋里弥漫开,渐渐燎原……
泉州历史上的泉州书店,位于鲤城区中山中路东侧,小泉涧巷口店面192号。时光荏苒,小泉涧巷不曾更名,书店却已不在,只竖立着一方2003年由泉州文物管理委员会立下的“泉州书店”碑刻,娓娓诉说着泉州书店的红色往事。
启迪民智 知识青年勇担责
“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它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在北京、广州、福建、厦门等地求学的泉籍学生纷纷送回了《新青年》等进步杂志,带动着一域风气的转换。许多知识青年纷纷组织起来,成立社团,以唤醒民智为己任。
1919年夏天,泉州学生“五二一”集会游行刚结束,文化界知名人士吴藻汀、谢德南、黄子铨就和一些归侨青年、职工,在中山路玉犀巷的镇雅宫成立“更俗剧社”,公演《皇帝梦》《山河泪》《爱国魂》等剧目,猛烈抨击封建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提倡婚姻自主等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
1923年2月,俞秀松等人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随东路讨贼军兴泉永前敌指挥部来到泉州,与地方开明人士多方接触,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播下革命火种。俞秀松是目前有资料可查的最早到泉州进行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