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市外国语学校的不远处,是一片蔚蓝大海。陈霖经常和学校的老师结伴走到湄洲湾海滩上,看海,捡石头。
“好看的石头带回来,时间久了越积越多,扔了又觉得可惜。”陈霖说。偶然的机会,他利用美术老师专业的便利,拿起画笔开始在石头上作画。不想,几笔下去,激起他的兴趣。
人类在石头上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部落时代,那时人们会将自己所见所想刻画在石壁上。中国的敦煌壁画更是将石头上作画的技艺发挥到极致。
去年疫情期间,陈霖困在老家,每日关注着全国的疫情动态,动了记录的念头。他按时间线,锁定几大事件进行创作,把所思所感画在石头上,再把这些作品发在朋友圈上,没想到,受到各地朋友的喜爱。
拿到一块石头,先用板刷清理掉石头上的泥土和污渍,用砂纸打磨石头的表面。接着,以粉笔、铅笔画稿,再以丙烯颜料上色、晾干。
两三年下来,他前后创作了两三百件作品。石头的纹路像沙漠,他因形设象,把它创作成“一带一路”的主题;有一块石头,同事认为太丑扔了三次,他跑去捡回三次,最终创作成一双鞋子;凑一堆小石子,一一着色,就成了一盘诱人的瓜子……
今年,为迎接建党百年,他把画笔转向红色文化题材。“这次要画历史类的题材,我就有意识地去捡一些面较宽大的石头来,适合创作故事。”
但将历史转化为画面,不是件简单的事。他先了解红色经典故事,梳理出红船、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等重大的事件。而这当中,涉及战争的题材场面都差不多,如何表现出差异?比如表现抗美援朝,他思前想后,最终以毛泽东说的那句“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为蓝本。“我就想画一只纸老虎,上面再画一个拳头。简单,但寓意深刻。”
今年,莆田市外国语学校还依托陈霖的石头画,编写了一本乡土美术教材《“石”纷精彩》。它从因势造形到创作工具与材料的选择,从艺术实践到艺术评价等方面进行教与学的建构。透由此书,学生一方面可以掌握石头画的创作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得到艺术情感的培养。莆田一中副校长黄世举说:“陈霖在一笔一画中显匠心,点石成画,推进了中学的美育教育。”
近段时间,陈霖多次受邀前往莆田市内不同的场合参加展览。“我希望能借着交流的机会,拓展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他说,也希望借着石头画的创作,让更多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记者 俞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