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建阳的马阿姨,长期咳嗽反复发烧,多次住院治疗,两年来一直不见好转。今年6月,马阿姨的亲属找到南平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吴军,将其转入医院呼吸内科治疗。收治入院当天,吴军通过观看肺部CT片很快就判定患者不是肺炎,而是早期肺癌。随即介入轻症治疗,半个月后,马阿姨康复出院。“能遇到这样的好医生,是我的幸运!”如今,性格开朗的马阿姨逢人都夸吴军医术好。
和普通癌症一样,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有近80%的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吴军浸淫呼吸专业研究多年,对早期癌症筛查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闽北呼吸内科“口碑医生”。
执著坚守,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古德云,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以其能济世救人也。”1991年9月,带着父母的期望和治病救人的理想,吴军考入福建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5年后顺利毕业进入南平市第二医院血液科。
在血液科期间,吴军主要负责各种贫血、出血、白血病等血液病,备受患者好评。在血液科7年时间里,他刻苦钻研,学以致用,在闽北地区首创“血浆置换治疗药物中毒”,救治了许多因农药中毒等重症中毒的患者,让许多家庭得以健康生活。
2003年,国内部分地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症,全国上下同这场疾病灾害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当时南平也是人心惶惶,我们第一次接触到SARS,心里没底。”吴军告诉记者,经历“非典”让他感触很深,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使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名医生,当时就想了解更多关于呼吸传染病的知识。”同年,吴军主动申请前往北京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
精勤仁和,厚德行医。从踏入呼吸内科至今,吴军天天与呼吸道疾病患者相伴,也常常冒着随时被传染的风险,悉心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多年来,他义无反顾地扎根医疗一线,坚守初心和责任,一次次让病人化险为夷,让每个生命都能自由呼吸。
2019年的一个晚上,正值夜班的吴军收治了一名重型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来时患者重度憋喘、无法平躺。入院诊治后发现,患者双肺已经毁损严重,呈现“大白肺”,这次发病除了严重肺部感染,同时还并发全血细胞减少、心衰等症状。吴军不顾危险,身先士卒带领科室团队为患者行床边支气管镜,第一时间找到致病病原体。升白细胞、护肝、心电监护、持续给氧、多科室联合会诊……在大家的努力下,经过三天两夜的抢救,终于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一周后顺利出院无复发。
“一吸一呼看似简单,其实不容耽误,拼的是与死神赛跑的速度。”在呼吸科的19年时间里,吴军勤于学习,善于深究,结合自身血液科优势和娴熟无误差的阅片技能,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提高了临床决断力。在诊疗中,他致力于对早期癌症筛查,对慢支肺心、哮喘及重症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治疗和抢救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了呼吸系统许多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全力以赴,做“呼吸健康守门人”
2020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吴军临危受命,出任南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的副组长,奋战在抗疫一线。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在院领导带领下,吴军和同事做好分工协作,快速启用闲置发热门诊、设置留观病区、改建隔离病房。在抗击疫情的临床一线,他亲自参与发热病人会诊及抢救工作,手把手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新冠肺炎病毒的病状特征以及院感控制注意事项,用他专业的知识、细心的呵护,带领团队与病毒抗争,做好“呼吸健康守门人”。
2020年2月8日,建阳区公布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而这例患者就是在吴军的“火眼金睛”下确诊的。“当时,根据患者的CT影像图片就发现了患者有可能患有新冠肺炎,尽管该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象检测结果并不典型。”吴军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即可基本排除感染可能,且该患者已经进行了3次检测均为阴性。但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他,疫情防控不容侥幸,还需要慎重诊断。最后,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吴军和同事们坚持对患者进行第4次核酸检测,其结果出来为阳性,最终确诊。
“判断患者是新冠肺炎还是普通肺炎,这是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只是普通肺炎被误诊为新冠肺炎,将浪费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反之,则贻误病情,增加传染风险。”吴军说,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深入松溪、武夷山等地定点医疗机构,了解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安全防护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回指导。
26年风风雨雨,26年无怨无悔。吴军以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多次获得南平市科研立项奖,先后发表十余篇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章,荣获南平市政府授予的首届“南平名医”称号。
“呼吸系统的疾病大多病因复杂,病程进展快。作为呼吸科医生,我会继续加强学习,努力钻研,尽我所能,让患者重新享受畅快的呼吸。”吴军说。(记者 蒋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