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力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型军地军民关系

泉州晚报

军地共建 谱写泉州双拥新篇

泉州网6月4日讯 (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 刘洪 谢家怀)主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踊跃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作为承载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城市,在泉州大地上,处处可见驻泉部队支援地方建设的身影;在子弟兵身后,泉州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始终把驻军官兵当亲人,急部队之所急、帮部队之所需,浓浓拥军情,成为驻泉官兵的坚实后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泉州通过推行多项拥军举措、着力解决军人“三后”问题,提升优待质量,确保双拥政策落细落实。此外,泉州持续深化军地共建,用鱼水真情不断提升拥军优属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地军民关系。

多措并举

优待政策全面落实

进一步完善军人优待政策,切实增强军人荣誉感。2018年1月,市委、市政府、泉州军分区下发相关通知,积极推动“十项拥军举措”。其中,迎接退役老兵,现役军人就医优先安排,全市公交车张贴并播放“军人依法优先乘车”,开展泉州籍现役军人家庭重大任务、重大节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邻里纠纷“四必访”等做法走在全省前列。

下大力气解决军人“三后”问题。泉州实施“阳光安置”,对营以下军转干部采用多次选岗方法,提供更多选岗机会。2016年以来,按时完成820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军嫂科,在妥善安置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身份的随军家属的同时,通过政策助力解决300多名随军家属就业问题,安排随军家属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同时,对未就业的随军家属,发放未就业生活补助金。此外,泉州还在军人子女入学方面,给予驻泉部队官兵优待政策,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在提升优待质量方面,泉州坚持对标高线,各类抚恤补助标准年均增长3%以上,全市优抚对象各类补助平均高出国家标准近30%。此外,泉州采取挂钩帮扶、纳入低保和新农合等举措,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医疗、生活等实际困难。烈士公祭日、八一节、春节等节日,全面慰问烈属、优抚对象,表达关爱。

提档扩面

双拥共建持续提升

早在1981年5月,泉州南安市梅山镇与驻地部队开启新时期军民共建的先河,成为全国新时期军民共建发祥地之一。近年来,以蓉中村军民共建为典型,泉州不断丰富新时代军民共学理论、共建文化、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四共”内容,带动引领全市1083对军民共建对子蓬勃开展活动。

深化部队与党政部门军民共建活动,泉州组织47个市直部门与驻泉部队基层连队开展挂钩共建,强化党员骨干培养,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机关干部进军营。市直单位每年不少于2次走访慰问部队并协调解决部队实际困难。2016年以来,市直部门共向部队赠送慰问金734.4万元、电脑386台,协调解决部队通水、通电和训练场建设63处。

深化泉州舰与泉州城、军、民共建活动,将海军泉州舰列入驻泉部队范围,在经费、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先后选举海军泉州舰政委、舰长为泉州市人大代表,为泉州发展建言献策。

此外,立足民营经济优势,泉州深化部队与企业军民共建活动。全市共有12个民营企业拥军协会和1个爱国拥军促进会,常年开展科技拥军、亲情拥军、慈善拥军等活动,成为社会化拥军重要力量。2016年以来,各类协会先后捐资1379万元支持部队建设,协助安置随军家属和退役士兵1865人次。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