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六稳”“六保”落到实处 泉州出台追赶行动方案

泉州晚报

泉州网4月30日讯 (记者陈林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8日泉州出台《泉州市促“六稳”“六保”追赶行动方案》,推动“六稳”“六保”落到实处。

《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业增产增效行动

一企一策,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满产超产,引领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培育壮大新产能,重点扶持工业企业1000家。

1.加大工业产品产销对接。鞋服和食品,6月底前策划开展1场泉州网红大赛;5月底前推动晋江市举办泳装直播节;近期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工信部第二届“双品网购节”促消费专项系列活动、第102届全国糖酒会。建材家居,6月底前开展“建材家博会线上展会”,联合主流媒体开展1场“泉州建材网上行”,举办1场市重点建设项目与本市建材生产企业产销对接活动。石油化工,5月底前组织1场无纺布生产企业与联合石化产能对接活动。

2.推动企业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与本地中小微企业配套协作扶持政策,引导中小微企业积极融入龙头骨干企业供应链。开展企业协作配套专场活动,6月底前组织50家龙头企业与1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能对接、协作配套。

3.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一批示范典型。6月底前推动恒安纸业、百凯经编两个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投产;建成数字化车间15个,组织10家企业创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4.加大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强化中小微企业的首贷培植,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对接省中小企业专项基金,支持受疫情影响暂时受困企业获得优惠贷款利率。督促国有大行做大“中小微快贷”、“抵押e贷”等线上融资产品规模,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水平。推广服务业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至6月底,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的大型商务楼宇、商场等经营用房对承租的中小企业、商户减免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

二、第三产业提质扩量行动

以实施第三产业优势企业提质扩量,推动优势产业、重点行业加快复工复市,恢复发展。重点扶持服务企业1000家。

1.加快批零住餐回补提升。推动中化在泉州成立化工品销售公司,推动晋江海峡石化交易中心发展,制定专门政策,培育石化专业楼宇。举办10场汽车促销活动。适时举办“八闽美食嘉年华”等餐饮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全市百个品牌餐饮商家的超千家门店提供优惠资源,吸引消费者进店堂食。

2.推动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推动386个在建项目加快投资建设、48宗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房地产用地供应。探索限价限购政策定向宽松。

3.促进旅游业回暖复苏。鼓励“泉州人游泉州”“福建人游泉州”。深入实施“一社一游一点”提升工程,加快鲤城龙头山文化旅游街区、洛江溪北文旅休闲生态农庄、德化石牛山、台商区八仙过海等项目建设,策划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20个网红打卡点。

4.推进物流快递业跨越发展。推进新一轮“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引导7大快递物流企业在泉设立东南(或省级)区域总部、分拨中心、仓配一体化项目。实施“快递进厂”工程。

三、建筑业稳产提质行动

1.推动建筑业提质发展。全市选取100家建筑业企业,形成“一企一策”挂钩帮扶台账清单,采取“点对点”帮扶;开展2—3场大型的银企对接活动和行业人才培育活动,举办建筑高端论坛、全过程咨询、BIM技术应用、新技术高级研修班、泉州建筑大讲堂等;全年招引回归建筑企业3—4家,晋升一级以上资质企业10家。

2.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洛江三一筑工、南安美的联城住工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力争下半年新投产1—2个PC基地;全年力争试点1—2个装配式钢结构高层商住项目;推动泉州建筑业协会成立建筑产业现代化分会,全年开展2—3场大型会员活动。开发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大数据平台,力争二季度上线运行,提升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新经济抢滩布局行动

1.推动高新产业“建链强链”。推进泉州芯谷、洛江智谷、开发区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传感器、光电子等产业链,重点推动矽品、三安、西人马、中石光芯等项目尽快达产,推动中探针、慧芯激光、恒煦Micro-OLED、泉州三安Micro-LED联合实验室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招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

2.推动高企群体“增量扩面”。第二季度计划开展高企申报辅导培训6场,培训1300人次以上,力争2020年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推荐120家以上,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0家以上,累计保有量900家以上。

3.推动科研平台“提质增效”。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全年力争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3—5个。推动清源创新实验室、天大泉州研究院、兵装集团特种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启动时间中心大科学装置和时空产业园、泉州科学城规划选址。

4.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见效”。落实科技成果“五个一”举措(即建设一个泉州科技大市场,设立一笔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实施一批科技合作项目,培育一批科技服务机构,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团队),全年落地转化项目10项。

5.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知识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国际知名品牌和优质地理标志。加快中国(泉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推动设立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安分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6.推动数字经济“赶超发展”。争取培育10个左右的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重点推动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纳入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重要载体,打造成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最主要的数据中心。在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交易市场、交通物流以及供应链服务等各类细分领域打造100个数字经济平台。

7.推动园区建设“规范提升”。6月底前力争2个工业园区列入全省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按照“园中园”和“传统+新兴”的园区发展模式,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培育特色小微产业园2个以上,重点推进南安高端装备智造园、石狮海洋食品园、台商区中信重工智能装备产业园和晋江装备制造产业园。

五、“项目攻坚2020”提速行动

1.“五个一批”项目扩张活动。实行重点项目一周一调度,每两个月举行一次集中开竣工,每季度开展一次签约活动,建立前期工作旬调度机制,跟踪今年已签约的169个项目转化落地,确保全年签约项目开工转化率达60%以上。

2.传统基建投资扩容活动

(1)交通专项。成立交通项目工作专班,推进28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泉厦漳联盟路6月份主体完工(8月通车),泉南和厦沙德化连接线扩容等2个项目6月底开工建设;下半年,泉州大桥拓宽项目、石狮永宁外线一期等5个国省道项目开工建设。

(2)水利专项。推动173个水利项目建设。第二季度,安溪龙门溪万里生态水系、石狮市伍堡溪河道整治工程等5个项目部分建成,石狮防洪排涝工程、南安诗溪生态水系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下半年,晋江防洪工程、惠女至菱溪引调水工程等6个项目部分建成,白濑水利坝体C2标、菱溪水库至泉港供水工程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

(3)城建专项。加快推动768个城建项目建设。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第二季度局部通车;全力推进“聚城畅通”19个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一重环湾石狮段、武荣大桥、后渚大桥西节点等9个项目下半年开工建设。下半年新开工西华洋片区市政道路、法石宝盖安置区、泉港区高铁站周边配套道路等131个项目。

3.新基建增规列盘活动。加快推动59个新基建建设。其中,2020年建成超过1万个5G基站。围绕新基建各个领域,再策划生成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全年新增25个项目。

4.工业投资技改扩张活动。“6·18”前通过网上推介、网上签约等方式,新增对接制造业项目50个以上,合同总投资350亿元以上。6月底前新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30个,竣工投产项目15个。

5.国有企业扩大投资活动。继续推进市县公交、水务、港口、安保等国企战略性整合,力争2020年底前水务集团蓝深环保公司在香港上市。全力推进市属国企投资的121个在建项目,下半年再推进15个新开工项目。

六、消费需求激活扩张行动

1.产业直播系列活动。举办“海丝精品·好货不贵”泉州线上产业直播节,开展10场以上县市长直播带货活动和千场以上品牌企业直播活动,集中展示优势产业、品牌企业及优质产品。建设20个直播基地。今年内力争引导泉州产品在拼多多平台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

2.消费券发放惠民系列活动。5月起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合发放困难群体、工会会员等多种惠民消费券,加快线下消费市场复苏。

3.盛夏夜间消费系列活动。在各县市区发展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围绕夜购、夜游、夜娱等主题,策划举办10场夜间经济特色活动,繁荣城市夜生活。

4.推动电商总部回归。上半年推动电商网络零售额完成超800亿元,比增10%,鼓励工业企业在泉州新注册成立电子商务总部或法人企业,争取2家电商企业总部回归。

5.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进家政服务领域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入开展1—2个校企合作项目,培育建设1—2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七、出口市场突围拓展行动

1.市场采购推广扩容。搭建全市共享平台,推动县(市、区)开展市场采购业务,推广落实好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政策,力争全年市场采购出口实现250亿元左右。同步搭建全省共享平台,推动福州、厦门、漳州等设区市下半年在石狮开展市场采购业务。

2.线上展示拓市场。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阿里巴巴、拼多多、外贸牛、环球资源等国内外线上平台合作,开展线上展示、推介、洽谈。全年举办线上展示活动50场以上,组织2100家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及120个线上国外知名展会。在香港贸发局“贸发网采购平台”上设立中英文版“泉州品牌专区”,筛选泉州100家行业龙头企业在平台上开展市场拓展活动。筛选推荐150家企业与环球资源网对接,争取为期一年的免费线上展示机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重大网上展销展洽会。

3.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方案5月份获省政府批复,同步建设投用跨境电商综试区监管平台,探索货物包机等做法。做大9610海关监管方式出口规模;推动国际邮政互换局与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互换邮件;推动邮包快件包裹以8639海关监管方式应统尽统。创新开展保税电子商务进口,扩大母婴产品、奢侈品、保健品、食品类等跨境电商进口规模,力争打造泉州特色的进口聚集区。

4.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整合政策、资金等资源,重点支持泉州8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创新发展。支持出口企业与大型商超开展系列对接,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泉州出口产品内销专区。

八、金融资金保障行动

1.百名行长进企业活动。完善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组织辖内银行支行长对存量授信客户、未发生授信关系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民营、小微企业开展走访活动,梳理问题清单、制定帮扶措施、宣传政策红利,力争上半年走访企业达500家次以上。

2.实施制造业贷款提升工程。推动银行业机构制定重点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实施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快推动“银税互动”“助保贷”“科创贷”“创业担保贷”“云电贷”等政银合作项目做大规模。

3.供应链金融翻番增长。支持银行业机构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优势龙头企业为依托支持链上中小微企业发展,发展网络供应链金融业务,探索开展“供应链平台+担保+银行”模式,支持品尚、一品嘉、辅城、陆地港、石狮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区域等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

4.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深化产融合作,支持海西金租、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更好服务泉州装备制造、汽车租赁等行业。用好用足“金服云”、泉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等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市、县两级分行业、分类别开展多种形式银企对接活动10场以上,其中,6月底前针对鞋业、纺织服装辅料开展2场政银企对接会,推广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试点。争取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支持。

5.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上半年举办5场“云”培训,对上市“预备役”企业实施“一对一”专班服务。推动大型企业利用低利率黄金期,在银行间、交易所市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获取低成本资金,腾挪信贷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海峡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海丝基金小镇等做大做强。

6.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服务作用。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与省再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省市县三级机构联动协作,深化银担对接合作,建立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引导创新产品服务,推广晋江市“商票质押融资、土地保证金担保融资、抵押物二押担保融资、龙头企业(股东)反担保融资、联合担保(再担保)业务”五种银企担合作模式。

九、要素保障专项行动

1.用地专题攻坚。加大批而未供与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强化项目用地保障。争取全年获批240个项目,约28000亩。

2.用林专题攻坚。全力争取解决金屿大桥、洛阳江拓宽改造项目等涉及湿地保护调整问题;争取清源山风景区控规修编尽快获国家林草局批复,解决刺桐路北拓、普贤路拓改安置房、清源山上山第二通道、泉州歌舞剧院等16个项目建设受限问题。

3.征迁专题攻坚。强化征迁属地责任,配齐配强工作力量,5月份开展征迁攻坚活动月,下半年开展一次“拔钉清障”活动。

4.专项债专题攻坚。全力做好相关领域专项债券项目的储备申报工作,5月份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解读申报政策,逐县逐一行业靠前对接指导,尤其是已申报未获批的项目要进一步剖析原因,完善项目申报条件,争取下一批获得资金支持。

5.生态环境专题攻坚。对全市656个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简化环评形式,优化审批流程,对44小类行业建设项目试行告知承诺制,可不经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对30小类行业建设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无需办理环评手续。攻坚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办结销号。

十、就业稳岗暖心服务行动

1.加大稳岗返还力度。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返还的2019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由50%提高至100%,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6月底前,允许工程建设项目暂缓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记录良好的企业可免缴。创新共享工厂,依托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平台组织开展用工调剂,减少劳资纠纷。全市争取留住80%以上的技术骨干员工。

2.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5月—6月,全市举办大中专毕业生网络招聘会25场以上,对中小微企业在泉首次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本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可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对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本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按每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可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

4.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大力推进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广泛开展企业职工线上培训和新录用人员简易岗前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

5.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实施分类分档的临时救助制度,规范实施急难型救助5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位工作流程,临时救助资金使用率达到90%以上。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应救尽救、“一个都不能少”。3至6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十一、营商环境攻坚提质行动

1.审批时限再压缩。企业开办时限减少至2.5个工作日,不动产一般登记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160千瓦以下低压用户办电10个工作日完成。

2.服务要素再集成。全面推进“一窗通办”,6月底前完成新入驻公安交管车驾管业务“一窗式”综合受理,全年实现进驻部门审批服务事项100%“一窗式”分类受理。推进“一事一次办”改革,全面梳理“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涉及的多部门联办服务事项,6月底前完成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一件事”目录清单梳理,年底前公布10件“一件事”集成套餐式政务服务事项。

3.智能审批再提升。优化“泉州政务服务”小程序,推广“不见面审批”,上半年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7%以上,“一趟不用跑”比例达到65%,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形成“15分钟”政务便民圈。

4.政策兑现再加速。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中国泉州政府门户网站、泉州政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主流渠道及“政策面对面”“新法面对面”“东海潮声”等互动平台,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精准推送政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按照政策延续、门槛要低的要求,优化调整困难企业帮扶、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等及时管用的政策,在招商引资时争取项目在泉设立法人单位,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统一收银开票,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分支机构改为法人企业,确保统计数据应统尽统。

5.政企互动再提效。组建一批服务企业专业小分队,由市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队长,抽调市、县、乡、村相对专业干部作为企业服务专员,挂钩服务相应行业、企业,及时跟进企业经营情况,精准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实行“点对点”服务;通过“企业复工复产登记”小程序、“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及时汇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诉求,建立健全问题分级分办和调度制度。

十二、守底线保运转防风险行动

1.落实财政“三保”。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全市财力向基本民生领域、基层运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倾斜。

2.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加强财政金融风险监测,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置。摸底6月末续贷及还息困难企业,逐行列出企业清单,提前介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督促银行业机构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协调银行业机构综合运用展期、续贷、应急转贷、延期支付利息等方式“一企一策”帮扶处置,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3.做好农牧渔业稳产保供。重点扶持农业企业100家。持续推进农业“五百”示范项目,推动107家农业龙头企业增产。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以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29.8万亩、产量12.4万吨。建立“产加销”联盟平台,推动农产品生产企业同“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拼多多”“一亩田”和“阿里巴巴”建立产销对接渠道。

4.抓好脱贫攻坚薄弱环节。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重点监测户368户1184人和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188户656人贫困户,落实一户一档至少一项帮扶措施。开展贫困户住房、饮水安全大排查活动和全市脱贫攻坚“入户帮扶月”活动。下达市级产业扶贫专项资金1200万元、市级突发事件救助扶贫资金610万元、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生活救助资金300万元,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下拨3700万元扶持薄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全市433个薄弱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5.坚守底线确保安全发展。把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安全生产工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力度推动全市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边部署边排查边整治,多措并举确保监管全覆盖,安全有序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