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数据董事长:中国数据中心规模全球第二 潜力巨大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庞无忌)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热词。作为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通用支撑技术,中国数据中心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何差距?

潜力巨大

国内高性能数据中心运营商和服务商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规模居全球第二,但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从发展时间上来看,与美国仍有6至8年的差距。

从需求来看,北美对数据中心的需求目前是最大的,欧洲次之,亚洲在上升,且上升速度全球最快。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凸显。从中央到地方,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的各种部署和支持政策频繁出台,“新基建”正在提速推进。

科智咨询日前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疫情防控期间,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量使用科技防疫、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电商生活等措施,培育了大量新兴客户需求,带动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行业客户需求规模量级大幅增加。该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5亿元,同比增长28.8%,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另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预计,2020-2025年,我国IDC市场累计将超过1万亿元。

黄伟指出,近两年,中国的数据中心开始发展自己的技术,并不断发展适应中国环境的创新。但是总体而言,还是美国走的更快。不过伴随5G时代来临,可能会催生中国的数据中心公司出现更多创新。

区域供需失衡

尽管发展潜力巨大,但黄伟指出,我国的数据中心需求呈现“东热西凉”的热点,存在一定供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黄伟表示,过去十年,全国各地的数据中心没有少建。建设总量和需求总量的两个数值比是大致平衡的。但目前有个很明显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需大于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则是供大于需。

过去十年,西部地区如重庆、成都、贵州、内蒙古等地建设了大量数据中心。“当时主要是考虑到西部资源条件比较好,比如电力成本较低,自然气候适宜”,黄伟说,但对供需等问题考虑不足,如今这些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

黄伟解释说,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对数据延时的要求也多有不同。例如:自动驾驶对延时要求很高,数据传输一来一回,计算过以后,再一来一回,如果延时的问题不能解决,会导致安全问题发生。因为很多应用场景对延时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存储这部分数据的数据中心必须部署在离应用场景比较近的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