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朱紫村一角
村民休闲有了好去处
泉州网3月16日讯(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李宏图 文/图)从县道349线转入泉州市德化县雷峰镇朱紫村,沿着村道前行不到1公里,就可以看到这个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房舍黑瓦白墙,一派田园风光的小村落。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几年前该村还是个贫困村。
近年来,该村村干部不断开阔视野,根据村情利用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进行多种投资发展,增加村财收入,顺利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向外谋求发展 村财增收
朱紫村是革命老区村,距离德化县城仅15分钟车程,年轻人均在县城或其他地方打工,1300多人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只有三四百人,以老年人为主。
据65岁的村主任林振灿介绍,朱紫村虽然距离县城近,但没有什么产业,因此村财非常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里要产业没产业,要人没人,要增加村财收入,只能向外谋求发展。”
2015年,林振灿从德化县第二陶瓷厂退休后,回村里担任村主任。村两委利用省、市、县上级部门的各项扶持政策、扶贫款,进行多项投资。比如对德化县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泉州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戴云山水乡村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进行投资,每年为该村增收11万余元。“预计到2020年,我们村财收入每年可达20万元。”
2019年,华侨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江瑞忠被派驻到朱紫村挂职,任第一书记。他的到来,增加了村干部的活力,扩大了村干部的视野。“他还筹集了3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提升村容村貌。”
村财增加了,要将村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也提升上去。从2016年开始,村里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对品学兼优的孩子进行奖励。“而且随着村财增加,奖励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村里大部分常住人口是留守老人,为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该村于2018年成立了南音社,让老人们在闲暇时可以聚在一起吹拉弹唱。“2019年,在镇村干部的带头下,乡贤们踊跃捐款捐物,我们的‘爱心厨房’也办起来了。”林振灿说。
门前屋后“三包” 小村变美
记者在朱紫村采访时,两个小孩子正在村部外的法制公园嬉戏。他们平时在德化城关读小学4年级,放假了就回村。两个小朋友说,他们很喜欢回村里玩,因为村子变得很干净、漂亮,而且有公园、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备设施,很好玩。
而在一年前,朱紫村的环境卫生问题还让村民备受困扰。一些空地杂草丛生,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简易的鸡棚、鸭圈,又脏又臭。
作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方帮助下,朱紫村已摆脱贫困,开始向美丽乡村迈进。环境整治是第一步。2019年以来,村两委成员分别深入村民家中,解释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说服村民落实门前屋后“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美化)。
经过宣传动员,村民纷纷响应村里号召,扫好自家门,将鸡鸭圈养到房后山林里,并根据季节在田野、菜地上栽种果蔬。在拆除禽圈及杂乱搭盖时,有个别村民存在观望心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约上该村民的好友或亲戚一起上门,在轻松的气氛中做沟通工作,效果不错!”林振灿说。经努力,截至2019年底,该村进村道路两侧及村部周边的房前屋后,共拆除闲置旱厕、禽圈及杂乱搭盖2300平方米,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今年1月份,朱紫村在泉州市乡村人居环境考评中获得98.6分的高分,深受考评观察团的肯定。
如今,朱紫村已经动员村民们对自家的房前屋后空地进行绿化美化,计划讲好革命老区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做精农业观光文章,吸引更多人前来研学、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