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思

今日泉州网

“宅”思

文/黄敬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彻底搅乱14亿中国人民正常生活秩序,平时,不太让人关注的“宅”字,突然红火起来。

“宅”,属形声部。“宀”,为家省;“乇”,是意外长高、升高的意思。“宀”“乇”联合起来,表示“垫高的家”,也就是地基垫高的住处,因此,人们常常把它叫宅基地。

“宅”,用作名词,是住所;用作动词,则是居住。

不爱出门常“窝”在家的叫“宅家”,“宅”家的男女叫“宅”男“宅”女。

鸟自爱巢人爱家。

家,是父亲的王国,是母亲的世界,是孩儿的乐园。

古往今来,无人不爱家。

再是富贵,再是地位显赫,都盼望回到家乡荣光耀祖,再是漂泊,家,永远是自己的安身立命根基,永远是自己修身的港湾,永远是自己情感依托所在。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是杰出的诗仙,而思家却惆怅满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落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是杰出诗圣,而内心满满是家国情怀。

提到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跃然心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家,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

新冠肺炎,人传人。

要彻底打赢这一战役,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大家都“宅”起来。

为让大家真正“宅”起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宅”在家,有工资有福利,“宅”在家还可以“宅”办公。

大灾面前,国家为了人民,不断放出红利。

不知怎的,一群群平时大侃是宅男宅女的人,“宅”没几天,却嚷嚷起来: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呀?有的甚至不听劝,偷走了,偷去了,偷跑了,甚至,偷偷聚会去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日日难。

真变了:在家日日难,出门千日好?!

不要说以大局为重,单从家的意义上说,多多在家都是必须的、必要的。

因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一日三餐的柴米盐油酱醋茶,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

著名的陈希老师把家分为六块:孝顺父母;家人健康;夫妻恩爱;子女成才;家境富裕;环境优美。

林语堂先生对家更有深刻的理解: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着父母做的饭,听爱人讲着情话,跟孩子做着游戏。

诸葛亮在《诫子书》这样教导自己的孩子: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家,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地。

长大了,理当走向社会,贡献社会。但家是大自然创造的伟大杰作,是人的第一个源泉。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巨流都是从这里开始汹涌奔流出来的。

家,把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有了这样的转化,才有了社会文明,文明社会。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本来,就应该回家,就应该常回家看看。何况,当下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为了自己和家人健康都应该足不出户,静下心来,好好经营经营自己的家。

安心宅家,可以相夫教子,可以儿女情长,可以扎起围裙下厨去,可以走进书房,不再是翻书消遣,而是真正读起书来,可以下棋,可以作画,更可以含饴弄孙,养花种草。

“宅”起来,学、思、悟、正、勤起来。

“宅”起来,安、优、美、洁、和起来。

家,是伦理的单位,是情感的小巢,是快乐的园地,是美的雕塑场,是天使的发祥地。

“乐莫乐于还故乡,难莫难于全大节”。

好好收收心,“宅”起来,静下来,不要整天风风火火,毛毛糙糙,粗粗心心,莽莽动动了。

“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

“宅”起来吧!梳理梳理一下心路历程,改变改变一下心态。因为,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

物随心转,境为心造。“宅”起来,起码安安静静“宅”一段时间吧!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