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展人工智能培训 探索残健融合教育​​

泉州晚报

积木百拼、动力机械式手臂、远距离投石器……1月15日至1月18日,“少儿科技梦,童心创未来——融合教育暨公益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在泉州举行,全市各地各特教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以及中心市区15所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二至六年级普通学生、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借助游戏与实践共同完成机器人作品。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培训、观察、分析个别行为与专注力的差异,探索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教育模式,同时论证听障儿童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可能性。(泉州晚报记者陈森森 通讯员 吴永先 林松坡)

孩子们与志愿者们正在一起上人工智能实操课 周萍萍供图

特殊儿童与普校学生一起体验科技魅力

“什么是机器人呢?”“我们如何才能通过编程点亮灯泡呢?”……活动现场,指导教师朱俊东通过视频教学和实践展示,为现场近百位小朋友揭示了答案,并向大家展示了编程遥控风扇、编程遥控汽车的过程。最后,孩子们领取了积木汽车套装,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分工合作,一起动手组装小汽车。当看到自己用几行命令编程就让小汽车跑起来的时候,现场的孩子们无不惊叹科学的奇妙。

孩子们正在一起上人工智能实操课 周萍萍供图

在我市逐步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让特殊孩子也能感受到人工智能课程的魅力,本次培训实践活动通过团队形式组建风格迥异的乐高机器人、Python创客等课程的,让学生采用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共同完成机器人作品,如陀螺发射器、声控飞机、稻草人、声控打鼓机、人数计数器等。

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军宣表示:“举办此次培训实践活动是希望借助人工智能这个平台,共同探索残健融合无障碍特质教育模式的发展,让普通学校的学生和特殊学校的学生,走到一起来,相互学习,共同感受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本次活动以团队形式为主,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的基础上,又锻炼了学生意志与耐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据悉,此活动由泉州市教育局主办,福建无声有爱健康管理有限公司、SOZOTEAM大学生公益组织承办,泉州特殊教育基金会、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协办,活动旨在,通过培训、观察、分析个别行为与专注力的差异,探索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教育模式,同时论证听障儿童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可能性。

包容成课堂主旋律为残健融合探新路

残健融合教育一直是残疾人教育事业的痛点和难点,此次实践活动打破常规,将两个诉求点结合在一起,为残健融合式教育寻找新的路径,进行探索和示范人工智能教育。经过四天亲密无间的学习,乐高机器人、Python创客的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其乐融融,家长们也是经常披挂上阵。在结业课现场,培训教师还对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小型的考试。结合大家的平日表现,为孩子们发放了奖状,并赠送了礼物。

项目开展过程中,家长们几乎都是全程参与,以开放、平和和包容的心态鼓励和支持着孩子们的学习,搭建起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友爱和尊重的基石,是课堂上独特的风景线。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带队老师黄志南表示:“孩子们都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活动实践中,普校的孩子主动要求学习手语,以便和听障小朋友进行交流,这份友善和真心令我们感动。”一位特殊儿童的家长黄女士表示:“课程设置得特别有意义,活动让孩子发挥更多的才能,希望这样的课程以后多多地开展。”

“本次活动,推动了残健融合教育的发展,既引导了特殊孩子坚定自信、学会交往、融入社会,又培养了普通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时更富有爱心、接受生命教育。”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特殊教育专项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郑文伟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为残健融合和特殊儿童智能教育提升提供借鉴,人工智能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特殊儿童带来新希望,人工智能为特殊儿童获得“包容性”与“公平性”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助推了“平等、参与、共享”的城市氛围形成。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