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周,就是农历腊月廿六,大开元寺将迎来全年最热闹的“勤佛日”。
往年这一天,近十万信众手持香和金纸涌入寺庙,人流秩序、火星烟气无不让人忧心人身安全、文物安全。今年,因为“一少三无一规范”文明敬香工作在全市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全面推广,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更井然有序,信众敬香更文明规范,泉州人有望迎来史上最清净庄严的“勤佛日”。
变化不仅出现在大开元寺。2019年以来,在统战、民宗部门指导下,泉州宗教界主动推行文明敬香,大力创建安全生态和谐寺观,得到广大信众积极配合呼应。新风尚下的“泉南佛国”,文化遗产保护更有保障,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信众权益和教职人员健康得到进一步维护,广大宗教活动场所正本清源、恢复清净修行。□泉州晚报记者孙灿芬 王树帆/文 市民宗局供图(除署名外)
半城烟火半城仙 “烟雾缭绕”影响城市文明安全和生态
在《〈福州古厝〉序》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福建有福州、泉州、漳州、长汀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福建的骄傲。”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泉州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10处,第三次文物普查点2995处。它们中,佛道教活动场所多达近700处,此外还有众多民间信仰场所。
一篇《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热门推文描述泉州说:“在这座小城里,唯人间烟火与神的烟火生生不息。祠堂庙宇、老树新花,都如土沁般活在泉州人的日常里。”
文明敬香推广前,烧金纸和“把香”污染了空气,也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生生不息的神的烟火”,让泉州多了“仙气”,但带来很大安全隐患。长期以来,泉州佛道教和民间信俗信众多,烧香拜佛风盛,并有大把烧香、焚烧金纸、放鞭炮等传统。无风情况下,挨得密密麻麻的香把,有时也会燃成小火把,有风时更不用说。敬香人多时,信众香客之间互相烫伤时有发生。多为文保单位的寺庙宫观,也战战兢兢——怕火灾隐患、怕损坏文物、怕劣质香伤害信众和教职人员的健康,怕其间些许小事引发踩踏等人身安全事故。
与此同时,就泉州城市管理而言,大开元寺、承天寺、元妙观、通淮关岳庙……众多寺庙宫观就在中心市区,烟雾缭绕的氛围和香火商业利益链条导致的秩序干扰,不仅污染空气、破坏环境,也打破了宗教活动场所的清静庄严,直观影响了泉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形象。一些游客在线上旅行点评中说:“烟雾缭绕、适应不了,只得远观。”由此错失了近距离感受泉州历史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之美的机会。
创建安全生态和谐寺观 “一少三无一规范”推行落实
近年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日渐深入人心,泉州市民文明风尚逐渐养成。宗教界如何共建“美丽泉州”,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进一步倡导城市文明新风?泉州着力思考探索,并将文明敬香作为重要突破口。
2019年年初,在泉州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和重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共同倡导下,文明敬香工作紧锣密鼓推进起来——
去年3月,泉州宗教界人士分别赴厦门南普陀寺、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等地考察取经,意味着新时代泉州文明敬香、建设安全生态和谐寺观工作正式启动。
去年6月21日,倡导文明敬香、创建安全生态和谐寺观工作推进会在泉州大开元寺大雄宝殿前广场召开。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省级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联系点,联合发出“一少三无一规范”倡议,重点寺观负责人分享文明敬香体会和经验。
倡议中,“一少”即少烧香,只敬一支或三支环保香,“三无”即无烧金纸、点蜡烛、放鞭炮等影响环境、安全行为,“一规范”即依法规范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
紧随其后,泉州各地也分别召开工作推进会,佛教、道教团体和重点寺观宫庙相继成立劝导组,文明敬香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中,迅速推广和落实。
从教义引导,大开元寺方丈道元法师、承天寺方丈向愿法师、元妙观住持林舟道长、通淮关岳庙董事长吴金炎,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普及“香由心生”“惜物护生”理念,阐释开展文明敬香必要性,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和泉州特色;
由义工劝导,上述重点寺观均成立文明敬香劝导队,设立免费环保香赠送处,劝导香客、游客不自带入内并倡导“心香一瓣”“一支清香”;
强部门联动,统战、民宗部门大力督促推动,文旅部门将文明敬香纳入导游培训,市场监管部门向香制品生产销售企业和摊贩宣传文明敬香理念,各地将文明敬香纳入移风易俗进行宣传;
重社会氛围营造和常态机制形成,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密集报道,文明敬香普通话和闽南话双语小视频、专题片、公益广告通过宗教场所、公交车、出租车、户外广告等反复刊播,宗教活动场所累计向信众、游客发出近万份《文明敬香倡议书》。
多措并举下,文明敬香实效显著。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依法登记的686处佛道教活动场所和117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联系点中,落实“少烧香”措施559处,落实“无烧金纸”248处,此外,落实无点蜡烛和无放鞭炮的场所比例,分别达到41%和52%。“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无‘烧金纸’。”市民宗局负责人说,文明敬香推进中,承天寺、元妙观、通淮关岳庙等重点寺观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带头垂范,封闭烧金炉并组织义工劝导,“原先烧金纸产生的浓重烟尘不见了,信众礼佛支出小了,空气质量好了,信众、教职人员和周边居民健康也都受益。”
一瓣心香普熏法界 敬香礼佛新文明在行动
不到一年时间,文明敬香成为新风尚,带来新气象,受到普遍欢迎。
陪老人到通淮关岳庙进香的市民陈先生说,以前来,周边香烛摊贩围追堵截香客、游客买香烛,现在庙里提供免费香,也不让明火明烛进殿,围追堵截不见了。多年在附近卖古玩收藏的市民吴伟新的感受是:“空气比以前清新了很多。场所管理引导的进一步规范,让礼佛进香更有序,连带着周边道路交通也畅通了许多。”
职能管理部门也觉得“幸福”多了。在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看来,文明敬香是件大好事。“很多重点寺庙宫观是木结构文物,原来的烧香礼佛方式,火灾隐患很大。人员密集情况下抢着多烧香、烧头香,很容易酿成踩踏事故。现在源头管控,消防和人身安全隐患都降低了”。
宗教活动场所更是觉得如此。市佛教协会会长、承天寺方丈向愿法师说,佛教讲求惜物命、护众生,推行文明敬香,既节约了资源,造福环境,又避免劣质香等对香客、僧侣可能造成的健康伤害,是一件好事。现在,好多信众还受到佛教的熏陶和皈依,焚心香将文明敬香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大开元寺住持法一法师说,仅“少烧香”,大开元寺曾经历从“把香”到推行“三炷香”,现在又倡导并免费提供“一支香”,寺庙内更加清净庄严。“在规范管理这块,还特别就农历腊月、元月的‘勤佛日’制定应急预案,寺院内设专门工作小组,外联民宗、公安、城市管理、民政、应急、消防等市区两级职能部门和所在街道,对保护文物安全、确保信众生命财产安全、应对突发情况等加强保障、有备无患。”
“文明敬香落实力度大,劝导的人员力量需求减少了。”市道教协会会长、元妙观住持林舟道长说,观里多年前就倡导“道由心学,心假香传”“一炷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但不少信众不理解,认为“别处可以,你这里怎么不行”。现在,寺庙宫观同气连枝,普遍推行文明敬香,信众香客少了攀比心,多了自觉性。
从泉州中心市区到各县(市、区),“一瓣心香普熏法界”、“供花供水均可培植福田”等更文明的礼佛方式,也为泉州宗教界所倡导和推广。鲤城宿燕寺把文明敬香融入日常讲经内容;洛江仙公山只在殿外保留一个香炉并斥资60万元实施雾态化处理;安溪普陀寺引导信众以鲜花、水果、素食礼佛;泉港离相寺所有大殿不设香炉、不置烛火;晋江庆莲寺宣传、劝导、赠香并举,推行电子蜡烛、电子鞭炮;南安雪峰寺推行“三支清香拜全寺”,倡导心香和净水礼佛……
“入口处对联即说‘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在曾经香火鼎盛的通淮关岳庙,如今义工这样劝导信众——通淮关岳庙参拜的是“忠义”英雄,敬仰的是忠义精神,信众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