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寄望“夜经济”——“白+黑”点亮活力泉州

泉州晚报

统计显示,在京、沪、穗、深等城市,夜间消费约占全天消费额的一半,并还在逐步上升。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夜间消费、商业消费和文旅消费是三大重点促进领域。围绕文件,泉州市各界对其中的夜间经济寄予期盼、给出建议。

经济专家: 以多元化全生态打造消费之都

“北方很多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不愿意跑夜车,而泉州并不会。泉州的产业经济基础、气候与生活方式,令夜间经济充满潜力。未来,夜间经济有望成为泉州消费经济的中流砥柱。”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向前表示,“《通知》把夜间经济作为‘头条’,政府的定位非常准确。”夜间经济的完善和发展,不仅将让更多海内外游客、客商“住下来”,也会让在泉人才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令泉州更具城市吸引力。

泉州市将大力培育发展夜间经济示范区。图为中心市区西街繁华的夜景。(陈英杰 摄)

张向前还认为,不光是夜间经济,以这份文件为契机,泉州的高端服务业有望上升到一个新的规模和水平。在他看来,泉州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城市,在重重困难下保持出口逆势增长,展现了泉州发展的活力。《通知》的出台,代表了泉州未来经济更重要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泉州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相向创新融合发展。“从整份文件看,15条措施涉及多方面,不仅是鼓励本地人提升消费,更是要打造面向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消费之都,这样的雄心挺棒的。”他说。

文旅企业: 夜间商圈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领秀文旅集团品牌总监吴晓雯说,集团旗下领SHOW天地是泉州较早试水夜间经济的商圈,此次文件给予提振夜间消费不少篇幅,让她充满期待。

“以前我们说夜间经济,主要是指夜市、夜景观光。现在,夜间经济已经延伸到吃、游、购、娱、体、展、演等多方面,呈现多业态融合趋势。所以,夜间经济不仅是一片巨大的消费‘蓝海’,也是提升城市经济开放度、活力值的新引擎。”吴晓雯说。

在吴晓雯看来,主题餐饮、文化体验、配套服务,是拉动夜间经济的“三驾马车”。随着《通知》的出台,不论是公共配套服务、专业市场的提升,还是改造整合精品商圈等措施,都将有助于各个夜间商圈形成集聚优势,帮助引流夜游泉州的庞大潜在人群。作为城市商圈的运营商,领秀将积极响应倡导,拥抱政策红利,以城市文化为内核,塑造夜间商圈更多元的消费场景,打造更立体的夜间商圈新体验。

文创团队: 期盼特色夜间文旅体验留住游客

“现在古城晚上人还是挺多的,如果能够打造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夜市当然是好事了。”作为“泉州影像”团队主要负责人,黄跃昆不久前将“大本营”——府里文创空间扎在了西街,听说市政府新出台文件鼓励地标性夜间经济示范区建设,扶持本土老字号和优势品牌发展,他很期待。“作为府里来说,我们也会在继续举办公益展览的基础上,增加南音、木偶戏等传统文化快闪演出,在夜间经济下从量变到质变,做到多元化经营,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他说。

在西街小西埕,人们享受悠闲夜生活。(陈英杰 摄)

“推动夜间经济发展,除了从美食入手以外,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形式。”在泉州建发国旅负责人杨魏看来,像三道行、古厝茶馆这种由个人或企业整合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的文化空间也是非常好的夜间经济形态。“通过一种具有泉州特色的文化体验让游客愿意留在泉州、愿意消费,十分值得鼓励。”他说,“《通知》还提到,各县(市、区)要策划举办各类商业促销活动,从旅游行业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些活动能够与县域经济特色相结合,例如石狮晋江的鞋服、永春香产业、德化陶瓷产业,让节庆活动中的购物元素更加突出,或许能够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往游玩、消费。”

市民百姓: 商家景点也要讲好自己的泉州故事

泉州金银珠宝协会秘书长叶金山平日里经常有商务接待。“经常有朋友来到泉州下飞机时已是傍晚,这时候我们的一些景点、博物馆已经关门了。”他对《通知》鼓励有条件的4A级以上景区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格外期待,“这样既不会增加景区的负担,又有利于提升泉州夜生活的活跃度。”

家住丰泽区丰泽街道的市民刘安娜,是幼儿教师,也是旅游达人。“泉州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多了小西埕、觅鲤文创园、东亚之窗文创园等许多好去处,但去这些地方都不好停车。”她告诉记者,“谁也不想去一个地方玩,还要花许多时间找车位。《通知》提出要梳理夜间经济集聚区停车现状,我们希望能对车位资源再进行优化配置,一些夜间的闲置车位得到合理利用。”

“夜间经济是衡量一个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通知》对培育泉州夜间经济给了很大的笔墨,令人期待。”星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一纯是一位“80后”,她认为促进夜间经济繁荣,除了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旅游景点、夜市商家、文创园、酒吧等夜间经济载体要加强自身创新性,抓住年轻人的心理需求,“我们的商家或景点要善于讲故事,增强与顾客的互动体验,让顾客在那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仪式感’,愿意停留下来听你的故事。”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