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安向阳乡郭田村的一座古厝里,不断传出袅袅南音声。走进一看,原来是村里的老人正教孩子们练习乐器、学唱南音。就在今年上半年,这座古厝仍是村里的祖厝,用于供奉神位举办神事。暑假前夕,该村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将祠堂祖厝改造成移风易俗馆,作为宣传移风易俗的主要场所,并利用暑假、周末办起南音学习班,传承南音文化。
“这座凤德堂祖厝位于村中心,因年久未修、破旧不堪,2012年由村老年协会牵头集资进行改建、翻新,修缮后的祖厝焕然一新。”郭田村村委会主任姚志忠介绍,自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在村两委及老年协会的共同提议及村里长辈们的支持下,祖厝被打造成移风易俗展示中心、活动中心。
不仅如此,凤德堂祖厝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的传承地。他说,今年已80岁的村民姚侯与姚木林、姚指定等弦友在祖厝开设南音学习班,免费为20多名中小学生传授南音知识。学员里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14岁,既有本村的孩子也有邻村的。这座祖厝成了山村孩子的音乐乐园,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孩子们不仅能在这里免费欣赏经典南音片段,还能现场学唱、学演奏,多角度感知南音文化。
“南音被人称赞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这些弦友岁数都大了,现在最担心的是南音的传承问题,举办南音培训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南音传承下去,让孩子们从小喜欢南音,学会南音,爱上南音。”姚侯说,因为热爱,所以传承;因为美妙,所以坚守。寓情于音,传承经典,为孩子们的审美提供艺术滋养,也让更多的人听见南音,传承南音。(泉州晚报记者陈灵 黄耿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