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盖山的废弃石窟治理后改造成了“落英幽谷”公园(陈小阳 摄)
“一年可以收三四季茶,收成好的时候,一季可收一万多斤。”今年秋茶再获丰收,安溪官桥铁峰山脚下的茶农陈亚飞欣喜道。
两年前,陈亚飞的茶园还是废石堆遍布的废弃矿山荒地。得益于我市实行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实施方案》,该废弃矿山集中区域的地类为农用地的,按原地类的复垦要求完成综合整治后,投资主体优先享有农用地经营权,承包合同期限可按20年签订。“资源规划部门的好政策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才敢投资将废弃矿山整理成茶园。”陈亚飞说。
这一例子的背后,是我市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把废弃矿山变成“金山银山”,多模式开展废弃矿山开发的积极探索。在石狮市,宝盖山的废弃石窟治理后改造成了“落英幽谷”公园,景致迷人,迎来四方游客;双髻山东侧,300亩废弃石窟经整治后,正在建设成为一座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将把分散在全市各村(社区)的64座村级骨灰堂的骨灰逐步迁入公墓安葬。在南安,石井水头矿山集中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包项目完成后,可新增农业用地450多亩,恢复林地1300多亩,可利用建设用地超4000亩。
市资源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把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调查,分步实施治理,大力推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泉州市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和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绿色矿山示范企业建设的任务、创建的方法和路径、创建标准作出了明确部署。在矿业用地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并印发实施《泉州市废弃矿业用地整治利用规划》,对其中连片的废弃矿山策划生成7个工程包,根据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期分批实施;对未列入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包的分散废弃矿山,按年度分解下达年度治理计划。截至11月底,全市今年已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885亩,完成投资2144万元。□泉州晚报记者林铭珊通讯员杜振航 庄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