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文庙:开门迎八方客 活态传承文脉

泉州晚报

“府文庙是泉州崇文重教的标志性历史建筑,把座谈会放在这里开,我们这些与会老师都感受到庄严神圣的氛围,深感自己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从去年以来连续两年,泉州市尊师重教座谈会在市区府文庙明伦堂举行。来自教育世家的洪明良老师,去年作为教师代表参加,至今仍印象深刻。

事实上,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指导下,类似这样活态利用文化遗产的做法,近年来在府文庙还有很多。对于越来越多的泉州人和游客来说,府文庙不再是单一的文物保护单位,而是活态传承文脉、开门迎八方客的文化活动场所。

在这里,泉州展示历史文化精髓,市民和游客也在看演出、看展览、拜孔子、领红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触这座“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晚报记者 蔡紫旻 孙灿芬/文 林劲峰/图)

泉州府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越“活”越“年轻”:活态府文庙成精神文化生活圣地

早在参加教师节座谈会之前,洪明良就与府文庙缘分不浅。作为泉州七中的退休音乐老师,洪明良从教生涯中,曾担任市音乐校际教研组组长,对南音颇有研究。

“当时,关于泉州南音有一种说法,‘搞理论不懂实践,搞实践不懂理论’,把理论实践打通,成为传承南音的重要事项。”想到这里,从理论起步的洪明良,投身到南音社团活动中。而检验实践成效的重要形式就是演出,演出的地点,就在府文庙的李文节祠,“我在这里坚持演出了五六年,为推广南音,让更多人感受泉州传统文化魅力,尽自己绵薄之力”。

从静态到活态,感受到府文庙变化的,不只是洪明良。昨日,府文庙东西庑内,工作人员正在为《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斯文圣境——泉州府文庙历史文化展》两个专题展作布展的“最后冲刺”。专题展与府文庙明伦堂的《泉州古代教育史话》展览、国学讲堂等各项活动相呼应,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泉州的一扇扇窗口。

府文庙不“大隐隐于市”,而是通过多种活动嫁接,润物无声地开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这让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副秘书长许长锋不胜感慨,“府文庙越‘活’越‘年轻’了”。明伦堂的国学讲堂启动以来,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讲学分享,也有了不少粉丝。“不论是明伦堂举办的常态性展览、国学讲堂,还是崇圣祠的临展,我几乎一个不落,这里已成为我闲暇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圣地。”

每次有外地的亲戚朋友来泉州,府文庙也都是他首推的打卡地点——文庙所处的地方,从古至今都是城中热闹繁华之地,是儒家文化在泉州最有代表性的实物载体。

这样的文化魅力也感动了央视名嘴白岩松。2018年,来泉参加活动的白岩松,沿着涂门街的关帝庙、锡兰王子故居、清净寺、东观西台、府文庙一路走来,这一公里多的多元文化展示,让他直言,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文化提升意愿、超强的行动力,都令人深有感触。

越融入越“有感”:让文化遗产在贴近群众需求中释放更大能量

“府文庙是我国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群,也是第五批国保单位。这处没有围墙的古建筑群,不能仅仅承担博物馆的单一功能,而要继续承担延续文脉的历史功能,将文物本体的物质性保护,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非物质性保护结合,传承府文庙儒学意义上的文化教育功能,拓展其融入当下的社会功能。”在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看来,近年来,府文庙活化利用的一系列举措,正是泉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时代需求,释放更大能量的生动实践。

目前,在确保文物安全前提下,府文庙四座专祠,全部对外开放展示。既展出古建筑群原貌,又呈现活态非遗项目、文物艺术展览等——

李文节祠设为“泉州府文庙南音乐府”。坚持举办非遗活态展示,由泉州市直专业演出团体及泉州艺校等,带来每周4场的公益演出;常年开展南音等传统戏曲展示活动。

庄际昌状元祠秉持“在状元祠里阅读”的理念,设立“百姓书房”。

崇圣祠作为临时展厅,适时举办小型文物、艺术展览。

蔡清祠开辟为《泉州文库》整理编纂出版委员会办公场所,利用其收藏、出版的古籍文献,常年举办儒家典籍书库展览。

平日里,从年初持续至年底,府文庙及广场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辐射老中青各个年龄层。元旦的少儿南音快闪踩街,每年春秋两季的开学拜孔子、送红蛋活动;去年起,每年超过50场“百姓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在此上演;作为学生研学基地,中学生在此进行神圣的成年礼、拜师礼;每年7月至8月,长达两个月的“欢乐泉州”广场活动场场爆满……

2016年和2018年,府文庙两受央视青睐,成为春晚和春晚戏曲晚会的分会场。泉州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留人、留形、留乡愁”的一幕幕,让更多人所熟知。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