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苦寨坑窑遗址改写中国制瓷史

泉州晚报

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窑址航拍图

原始青瓷罐残片

考古挖掘现场的测绘工作

经过严格的遴选,日前,国务院发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13处入选,数量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创下泉州历次国保遴选以来入选数量之最,涵盖了其中的五大类别。

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历史记忆的“国保”,是泉州的荣光,是历史赋予泉州人的珍贵财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怀敬畏、自豪之余,如何保护好、管理好、合理利用好,讲好“国保”故事,则任重而道远。

热爱、保护,从认识、了解开始。鉴于不少新晋“国保”还不为泉州人所熟知,本报今起将陆续为大家介绍新“国保”,一起聆听它们背后的动人故事。

2015年12月,在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一座当地人称“苦寨坑”的山坡上,考古人员拨开萋萋荒草,发掘出一座斜卧似龙的古窑址。

一段尘封了三千多年的文明被唤醒,一朝惊艳了世人。作为华夏早期文明的见证,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将中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向前推进200多年。

2016年,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获评有中国考古界“奥斯卡”之称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新发现”;2018年9月,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获批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日前,苦寨坑窑遗址获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康桂清/文 本版图片由永春县博物馆提供

发现惊喜 大型窑炉遗迹引发关注

深埋在地下已逾三千七百载,苦寨坑窑址的发现,并非偶然,有赖于各级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执着。2007年,德化陶瓷博物馆接到介福乡一村民报告,在附近山上的柑橘园中发现大量古代陶瓷标本,初步断定这批标本年代久远且很有价值。

这一信息引起各级文物部门的重视,省、市、县考古专家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2007年10月,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和泉州市考古队前往辽田尖山现场调查,采集了许多印纹硬陶、原始瓷标本,并发现一些红烧土块。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选取10件标本,委托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承焕生教授进行“PIXE”(质子激发X荧光能谱)检测,结果发现标本中铁、CaO成分与原始青瓷中的含量比较相符。

2007年11月,福建省考古所郑辉、陈兆善两位研究员对辽田尖山做进一步调查,确认了一处窑炉遗迹。2008年至2009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辽田尖山古窑址信息第一次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

2014年10月下旬至2014年11月中旬,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对辽田尖山原始瓷窑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0多平方米,共发现4座窑炉遗迹。

在对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周边开展区域调查时,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在辽田尖山原始瓷窑址西北方向,约500米处,也有一处原始青瓷窑址,而且规模更大!

这里便是苦寨坑窑遗址。2015年12月发现,次年1月进行试掘,确定内涵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5年11月底至2016年1月中旬,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235平方米,共揭露9座有叠压打破关系的窑炉遗迹。

整个发掘区地层可分八层,山坡下部地层堆积较厚,近山顶处较薄。9条龙窑遗迹均依山而建,沿着山坡向上掏挖洞穴而成,分布密集,上部窑炉叠压打破下部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已是典型的龙窑形态。

出土的原始青瓷器形有尊、罐、豆、钵、纺轮等,装饰技法、纹饰与印纹陶相同,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菱格纹、方格纹、直条纹、圆圈纹、篦齿纹、凸棱纹等。大部分器物外壁均有纹饰,腹部拍印方格纹、菱纹、直条纹为主,肩部戳印圆圈纹、锥刺纹,并间以弦纹、篦齿纹等。大部分垫饼亦拍印有直条纹,少量方格纹和菱格纹。

窑址里出土的大部分陶瓷器以及垫饼残片均被人工有意识地打击过,因此发现大量刃部较为锋利的陶瓷片,很多陶瓷片上还可见打击痕迹。

装烧工艺方面,从部分器物的肩部、口沿出现叠烧以及与垫饼粘连的痕迹分析,应该有部分器物采用叠烧工艺,有的还用垫饼作为器物之间的间隔具。大部分器物采用单件烧造。说明当时工艺已较复杂,能制作较大器型;出土的瓷器施釉工艺已经十分清晰,可以看出制作工艺相对成熟,尤其是施釉工艺。

这批珍贵的原始瓷标本,对于研究我国原始青瓷窑炉的结构形态、窑业技术及原始青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意义重大 证实为夏商古原始青瓷遗址

“很震撼!很有意义!”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站在苦寨坑古窑址前,面对压压叠叠的9座窑炉遗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016年1月,国内顶级专家团来到永春,聚焦苦寨坑,进行专项研讨。这些专家除王莉英外,还包括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泉州市博物馆、德化陶瓷博物馆等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苦寨坑窑址考古发掘现场,观摩了出土文物标本,听取了考古发掘情况汇报,经过认真研讨,专家们慎重地得出了结论。

在与会专家组联合署名的《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专家意见》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永春苦寨坑古窑址考古发掘是一次规范的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揭露的9座烧造原始青瓷的窑炉遗迹大部分保存较好,结构清楚,层位关系明确,这一发现填补了福建地区早期龙窑发展阶段的缺环,是研究我国早期龙窑起源及其演变序列的珍贵实物资料;苦寨坑发掘出土的原始青瓷器的制作工艺水平高,器形、纹饰丰富,区域特征明显,流通范围清楚,填补了原始青瓷发展阶段的空白。这些原始青瓷器有自身区域特征,也有外来文化因素,是研究夏商代窑业技术以及福建闽江、九龙江流域考古学文化交互传播和影响的极其重要的考古资料。

被称为“自然界的标准时钟”的碳十四断代技术,很快佐证了专家组的意见。发掘结束后,采集了6件碳标本送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年代测定。2016年8月,北京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经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的年代为公元前14世纪末至公元前18世纪中期,即相当于中原时期的夏代中晚期、商代中期,距今3400-3700多年。所测年代序列基本与窑炉叠压打破关系相符。

此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窑址为浙江湖州瓢山窑址,其时代可追溯至夏晚期。因此,苦寨坑窑址年代的确定,将中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向前推进200多年,为研究我国原始青瓷以及龙窑起源提供了新的材料。

由于苦寨坑窑址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出现火膛、窑室、出烟室结构,已是典型的龙窑形态,并且在第一期窑业生产中就出现窑具,已使用垫饼作为间隔具,这些对研究我国龙窑起源以及夏商时期的窑业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规划先行 最大限度保护历史真实性

鉴于苦寨坑窑址的重要性,专家组建议对窑址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加大考古发掘和研究力度。

各级文物考古工作者,又一次走进漫漫荒山。经过艰苦的调查、勘探,除了辽田尖和苦寨坑两处,随后考古人员在苦寨坑窑址周边区域约2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发现10余处规模较大的夏商时期的窑址群和聚落遗址,说明当年在这个区域就有规模庞大的手工业生产区域,填补了福建夏商时期陶瓷手工业遗存的空白。原始青瓷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脉络逐渐清晰。

为了保护好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专家组同时建议,尽快对已揭露的重要遗迹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尽早启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合理利用方案。

因此,考古发掘工作一结束,保护规划工作几乎立即启动。文物保护规划是实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是开展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的基本手段。永春县着手成立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门的力量,对古窑址的保护、开发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

2018年3月,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福建省文物局文件精神,永春县经委托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公司,对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进行全面评估勘查,编制完成了《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总体规划》,尽可能保护好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的原貌及其完整性,减少对文物本体的干预和破坏,改善文物环境。

由于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发掘后的窑址呈露天,考虑到长期日晒雨淋,不利于露天窑址的保护,在介福乡的主导下,为古窑址“遮风挡雨”的保护棚工程很快提上议事日程。该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工程主要以钢结构为框架,总建筑面积985平方米,采用仿古建筑设计。去年12月,苦寨坑窑址和坑刀山窑址的保护棚工程基本完成。

未来可期 活态保护让历史更富活力

车一驶入紫美村通往苦寨坑山的路口,满满的陶瓷元素便扑面而来:设计建设成瓷瓶形状的游客中心、陶瓷碎片贴成的陶瓷墙、摆放着各种陶瓷制品和介绍的陶瓷长廊、“陶瓷考古”趣味体验点……

在去年获批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后,永春县制定了《福建省永春苦寨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纲要(2018—2030)》,提出以“陶瓷文化”为主题,依托介福乡的原始青瓷窑址、现代陶瓷工业区、群山、溪流、密林、村落等资源,深入挖掘千年陶瓷文化精髓,建设集考古科研、文化旅游、陶瓷游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特色业态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永春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副局长姚海兰表示,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将坚持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总方针,把古窑址规划好、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学习和借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经验,高起点规划,严标准施工,实施最少干预,保存与遗产相关的全部历史信息的真实性,防止破坏性建设,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

为进行活态化的保护尝试,去年开始,紫美村建设以古窑址保护开发为带动的陶瓷产业文化景观带,包括瓷源文化墙、海丝之舟、柴烧研究所、闽台大师工作室、龙窑景观带、夏商古窑址驿站、原始青瓷博物馆、陶瓷青创中心、现代陶瓷观光工厂等。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很多人来到这里,体验陶瓷文化。

随着该遗址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永春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介福乡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将继续邀请全国顶级文物专家和省文物专家对保护规划再进一步完善。

“听说苦寨坑遗址刚刚晋级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泉州的喜事,作为泉州人,深感自豪。期待这里早日完成规划保护工作,让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可以一睹芳容。”从泉州市区带孩子来此参加陶瓷研学活动的张女士表示。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