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丛竹”翠竹绕 修旧如旧文脉承
复建工程预计下月底完工
“小山丛竹”复建工程施工现场 (陈小阳 摄)
作为泉州旧八景之首,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七个一”工程的“小山丛竹”复建牵动人心。去年10月,复建工程启动,目前园内4栋建筑、2座纪念亭和晚晴室的修缮正在加紧推进,园林景观营造方案已经完成,预计11月底完工,“小山丛竹”昔日的景观风貌将得以再现。
“修旧如旧”工艺技法 力求还原历史风貌
“小山丛竹”地处泉州城北,朱熹、弘一法师等名家大儒在此筑亭、题字、遍植丛竹。特别是南宋以来,古代官员和文人墨客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朝拜朱熹,该园因此声名远播。不到10亩之地,却承载着一段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是泉州古今“对话”的一个窗口。
“‘小山丛竹’的复建以恢复历史原貌为主,采用的材料都是回收的老构建。”项目负责人介绍,基于“保护、还原”的出发点和打造精品文化园林的初衷,设计组走访了泉州规划专家顾问组、方志委、博物馆、民间文史专家等,搜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最终“小山丛竹”的保护修缮方案基本还原了历史风貌,还原“不二祠”、“过化亭”等建筑,文物保护点“晚晴室”还单独设计了保护修缮方案。古建建造部分邀请了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团队来参与设计、建造,力求重现当年风貌。目前大部分建筑主体基本完成,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再现“翠竹环绕” 园林景观营造以“竹”为主
据史料记载,“小山丛竹”原有低矮山丘,翠竹环绕、古木参天,环境极为幽雅。复建工程的园林景观营造方面,将在保留现有乔木的基础上,打造以竹为主的核心景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市城市管理局还专门组建了古建园林专家组,全程跟进建筑材料、技术工艺及园林景观建设。
“‘小山丛竹’点睛之处在于以各类竹子为主的景观,这也是我们园林营造的重点。其他植物种类按照园区历史文化公园定位来搭配。专家指导组会跟施工队一起到现场挑选比较合适的树木,不单从冠幅、胸径等要求考虑,我们还要挑选姿态比较好的、符合园区气质的植物种植。”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绿化景观营造施工正加紧推进,预计月底将基本完成。
此外,周边都督巷、模范巷、执节巷等7条街巷整治工作也同步开展。
记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