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步入国家队第一方阵

泉州晚报

记者从泉州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围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高企培育、项目管理”等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泉州市不断完善创新政策图,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若干措施》《泉州市科技咨询与评估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亮点频现、稳步快进的良好局面。(泉州晚报记者 王树帆 通讯员 王燕双)

高新技术企业各项数值指标 创历史新高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成立高新技术企业辅导申报专班,推荐386家企业申报2019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去年增长77.5%,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保有量、增长数及同比增长率均创历史新高。设立“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库”,全市共123家企业获2019年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认定。今年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完成入库9批次,472家企业通过省级审查并取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码,数量居全省第二。确认71家企业为2019年度泉州市瞪羚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三年来累计培育瞪羚种子企业123家。79家企业入选首批2019年泉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型企业。

深入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联合福州大学、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单位,按照“校地+央企”模式,共建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并作为全省2019年首批授牌建设的省创新实验室之一,已获省委、省政府批准启动。沿用“一院一策”模式,积极对接引进天津大学、湖南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校来泉落地建设一批研究机构或孵化机构,已和天津大学签约共建泉州天津大学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动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新一轮合作。支持企业“借用外脑”,合作建设泉州市导航与测控系统创新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达44家,其中省级13家,涵盖全市现有的传统制造业、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新材料和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

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泉落地转化 迈出“加速度”

着力建设创新载体。组织四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第一批已立项287项。发挥软课题研究的决策参考作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我市创新发展瓶颈和难题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立项5项;积极引进福建国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名仕荟医疗投资管理公司、云箭集团等国内重点企业在我市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遗传疾病筛查、智能控制系统等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前沿技术和高端项目合作,设立千万元专项扶持经费。

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启动泉州科技大市场建设,将按照“线上网络平台、线下实体服务”思路,集中“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集聚技术、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创新要素,灵活运用“互联网+”,打造成为一站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系统,促进人才、技术、成果自由流转、自由交易。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启动实施2019年度市级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项目申报,促进中科院系统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泉落地转化,服务泉州地方产业,目前已组织项目答辩评审、现场考察,拟资助院市合作项目14个、立项资金415万元。

百个高层次人才“双创”项目 擘画科技蓝图

全力推动科技人才引育工程。不断壮大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实力,扩容吸纳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新成员单位,目前已有涵盖智能制造、纺织、制鞋、化工等各领域的成员单位12家,聚集研发人员510人,其中高级专家近100名。深入落实人才“港湾计划”,实施“人才+团队+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组织申报第三批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引进2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吸引具有获得“闽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的高端人才近百人,通过严格的专业评选,共资助9个人才团队,资助经费1500万元;评选出100个创新性强、应用前景广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共资助资金1564.34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在推进科技服务农业方面亮点频现。在全国157家参评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位居前十(系福建唯一),步入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队“第一方阵”。制定《泉州市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和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更多地延伸拓展到第二、三产业,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4.48%,预计全年覆盖率将达100%。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