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的德化梨坑村(许华森 摄)
核心提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农村改旧建新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宽裕型小康村,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再到2016年实施的3年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市大部分老区乡村有了很大变化,培育出一大批典型示范村,初步实现了乡村美、农民富、社会稳、环境优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美丽宜居发力——
老区群众住得舒心
高耸的楼房、整齐的街道、美丽的公园……晋江磁灶镇苏垵村洋溢着城市的气息。谁能想到,作为老区村,10年前的这里,村民人均收入只有7000多元,村里还有30多万元债务,2010年被晋江市确定为第三轮“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此后,该村立足实际,以生态宜居为重点,发动当地乡贤捐资建设“美丽苏垵”,着力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吸引乡贤返乡创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全村都安装了自来水,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主干道提级“白改黑”,所有旱厕全部改造,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扩建了幼儿园、小学、菜市场,村委会大楼、老年活动中心,对穿村而过的九十九溪进行整治并建成休闲公园和沿溪栈道;同时建成了村史馆、“黑茶古”体验馆和养老院,还建了一座17层的安置房,安置52户困难群众,村财收入增加了30多万元,目前正在着手谋划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苏垵村,已完成华丽蜕变,朝着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前进。
安溪县湖头镇山都村,人口3000多人,村民主要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2012年,三安集团出资7000多万元在山都村启动“三安幸福小镇”建设以来,村里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和绿化美化,保护修缮大量闽南传统民居古厝,完善交通、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茶产业示范基地、观光休闲生态茶园,发展鲜切花种植及室外景观花田;兴建网商培训中心,完成便民综合服务楼、村民文化广场和安置房建设,硬化绿化亮化村道,形成山、水、田、林、茶、宅相互衬托的“小桥、流水、人家”意境。
安溪内地村邀请安溪铁观音大师名匠指导茶农提升制茶技艺 (吴梅育 供图)
环峰村是永春横口乡著名革命老区村,走在村里的红军街上,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据悉,环峰村每年投入2万多元,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长年聘请卫生保洁人员,对全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投资12万元,专门铺设了污水排放管道。2018年,环峰村被列入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以此为契机,该村当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2个,累计总投资440万元。
市老区办负责人介绍,有些老区村,特别是安溪、永春、德化等一些偏远的老区村,生产生活条件差,难以发展特色产业,就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型乡村,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基础设施发力——
打通脱贫攻坚之路
“经岭肚不饱,辛苦收成少”,10多年前,这就是村民口中的安溪城厢镇经岭村:环境差、经济落后。出路在哪里?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如今,夏日的经岭村,如同文人笔下的田园诗描述的一般,享受着一份山村特有的恬淡与宁静。经岭村既是我市老区村,也是全国文明村镇、首批“泉州美丽乡村”。近年来,经岭村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建设,推进村庄美化、绿化、净化和道路硬化,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进一步完善村里的配套设施,如今该村一改过去脏乱差的面貌,投资环境也大大改善。
很快,安溪县重点企业英发工艺厂选址经岭村,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200亩的工业园,年产值达5亿元。大企业的入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一大批优秀企业也纷纷进驻工业园,不仅使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也让村民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解决了300多个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问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经岭村闯出了一条“以工带农、工贸联动、和谐发展”的发展路子。
石狮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者络绎不绝。(石狮老区办 供图)
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整齐划一的厂房、生机盎然的公园、干净整洁的村容,石狮宝盖山脚下的永宁镇前埔村绘就了一幅优美的新型社区画卷。这几年,该村通过改水、改厕、改路等,进行环境美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和空气净化,村绿化覆盖率近30%,道路硬化率达100%,投资近千万元的生态文化公园成为村民和来石狮务工人员的好去处,村中各类健身器材齐全,居民们自发成立志愿者队伍服务邻里,花园式的村庄里一派和谐温馨的景象。
如今,石狮前埔村花园式的环境优美温馨。(前埔村委会 供图)
永宁镇子英村是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烈士故里。该村自2017年入选泉州市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以来,村两委大力整修改造村间道路、整治村中空地及卫生死角,建设成多处口袋公园,建设入村口公园、停车区、村路硬化亮化工程等,不仅极大美化了村居环境,更为村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截至2018年年底,全村实现道路硬化2000米,雨污分离管道建设1500米,绿化美化5000平方米,景观亮化3000米,全村水泥路贯穿成片,同时提升村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老区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
据悉,历届泉州市委、市政府对老区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形成政策驱动、群众参与、多方努力、齐心协力的泉州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老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在特色产业发力——
“靠自己骨头长肉”
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泉州老区的发展,更是各显神通,唱出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活力景致。
德化县三班镇,多年来重点发展传统日用陶瓷产业,目前全镇陶瓷企业800多家,大部分生产茶具,这里生产销售的茶具占到全国产销量的80%,被授予“中国茶具之乡”。该镇通过整治村容村貌、建设工业园区、改善办学条件、引进天然气和道路提级改造等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筑巢引凤。去年国庆节,计划投资25亿元的中国茶具城一期项目已投入运营,目前有25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企业入驻。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增加税收1亿元。陶瓷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商、房产、旅游、餐饮和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该镇荣获全国重点乡镇、中国淘宝镇和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等称号。
安溪县尚卿乡是“中国藤铁工艺第一乡”,全乡有藤铁工艺企业980多家,4.8万人口中有1.4万人从事藤铁工艺行业,并由此带动了电商产业发展,全乡有各类淘宝网站8900家,从业人员2.5万人,有7个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
不少老区村依托红色文化发展旅游业。图为惠安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遗址。(惠安县老区办 供图)
走进惠安东岭镇湖埭头村,入眼是辽阔的秀美溪景风光。千米长的曲江渡槽跨村而过,渡桥映水影,景色美如画。这里既是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又是惠安县曾建立苏维埃政府的革命老区村。如今,湖埭头村正成为红色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观光者慕名而来。“村里一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一边充分挖掘革命老区资源,以发展红色旅游。”东岭镇政府有关人士介绍,前年,惠安投入100多万元,修缮保护湖埭头村惠安暴动筹备会遗址和苏维埃政府成立遗址,并以此为基础建成苏维埃政府纪念馆。村里盘活了占地500平方米的破旧古大厝,完善布馆、文化广场和纪念碑亭等配套设施,发掘、整合苏维埃政府成立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资源。如今,不少单位会组织来此开展党员集体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老区村挖掘红色文化,成为当地特色。 (惠安县老区办 供图)
“有些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比较差的老区乡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策、一品兴村,依靠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市老区办负责人介绍,像三班镇、尚卿乡、湖埭头村这样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发展的老区村还有不少。如泉港区涂岭镇的猪脚和樟脚村的红茶,永春县蓬壶镇的花卉和食用菌、安溪县长坑乡的山格淮山、龙门镇的桂瑶茭白等,这些老区乡村都是依靠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近年来,市老区办以产业扶贫为着力点,持续加大贫困老区村特色农业扶持力度,培育扶持老区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经营模式,打造品牌效应,在“一村一品”上下工夫,把老区的特色优势农副产品推向市场,变“输血”为“造血”,建立长效化、市场化的帮扶脱贫机制。
在公共服务发力——
美好生活落地生根
南安市启亨小学孕育于叶飞故里——曾有红军前哨一颗明珠之誉的金淘镇占石村。校长叶志发介绍,2014年至今各级政府持续对老区校舍进行安全改造,累计投入128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社会各界慷慨捐资57万元用于学校的建设和教学设备添置;学校有困难,占石村委会及时协调解决,在校舍建设和修缮上投入约50万元。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扬叶飞将军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培养德能兼备的人才,从启亨小学毕业的一批批学生,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南安苏厝小学这所老区校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苏厝小学 供图)
位于南安英都镇霞溪村的英都镇敬老院,院区基础设施完善,设有床位150个。作为一家公建民营敬老院,通过引进管理运营团队,有效提升了该院的管理和环境。英都镇民政办主任傅建新介绍,敬老院内配套养护区、监护区、生活区、文化区、康复区;老人居住的卧室按标准化星级客房配置,家属可实时通过手机了解对老人服务的全过程,实现了“互联网+智慧养老”。以敬老院为依托,村里的老年人每周可以享受到城里医生下乡医疗服务。
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是南安早期开展革命活动村落。该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人吴金斗介绍,村里大部分青年长期在外工作,村里自发组成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养老服务站,以老人之间互助的形式,让村里的“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谁家遇到困难,一个电话,立刻有人上门帮忙。2012年由乡贤出资捐助金山村老人养生馆,解决了村里老人的一日三餐,这个模式也成为南安居家养老的一个品牌。
近年来,泉州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民生补短板“四心”工程(即教育舒心工程、卫生与健康暖心工程、养老贴心工程、民生基础设施安心工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中国信息协会等机构发布的2018年中国地级市及中国县级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中,泉州市和石狮、晋江两个老区县级市上榜。
泉州晚报记者 许文龙 通讯员 施珍妮 赖礼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