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泉州“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试点立项中期评审会议在古城苏廷玉故居举行。来自古城通政社区、溪亭社区、隘南社区、新桥社区的五支队伍汇报了行动成果。2017年8月启动“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活动,五支团队立足试点社区现状,历经多次调研考察、修正方案、评审成果,在不断探讨、论证的过程探寻“自下而上”古城保护和活化的新路径。
两年时间里,一场场活动在古城街巷发生着,古城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提升。一次次总结评审会及时调整方向思路,在思维碰撞中探讨古城街巷活化的有效方式。“社区营造要关注社区发展的整体,也要有具体的抓手。社区发展包括经济、治理、社会、环境、民生等各方面,各队正在孵化的实施项目,就是要基于社区问题、手边资源,明确从哪一方面切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市古城办工作人员介绍,团队驻扎在社区开展营造活动,通过反反复复实践、探索、总结,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让古城保护、家园共造的理念在古城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如何真正活化街巷,如何调动群众力量共造美丽社区?”带着思考,五支团队进行了社区问题挖掘、社区力量动员、对美好社区的项目规划,以“低冲击、微干扰”为理念,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活动。“很多居民一开始不理解、也很排斥,通过这两年我们的行动,一些居民不仅参与进来,还无偿借出自己房子作为社区公共活动场地。” 泉城淘井队队员说。
中期评审会议,专家们对项目可行性等提出建议。接下来,五支团队将综合专家意见,对各自的项目进行调整补充和更深入挖掘,通过立项的项目将获得资金支持。
通政社区木偶队:打造活力街巷 弘扬木偶文化
通政社区的木偶队计划充分挖掘“木偶”文化元素,打造T9驿站,设置社区交往中心和主题书咖。街巷提升的深化项目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包括通政巷入口提升、井盖涂鸦、自家门口景观提升、学校围墙绘画提升。打造木偶生活馆,创作《提线木偶小戏:小马游泉州》剧本等,与小学合作,承办小学生木偶剧场,不定期开展演出。
项目审议小组专家建议:应注重解决社区老龄化活力不足的问题,思考现在的空间设计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在公共空间家具要尽量简单,应对不同的活动进行弹性组合。规划好可以激发社区活力的活动。要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思考场所后续如何维护和运营。
通政社区泉城淘井队 挖掘古城“井”与“人”的记忆
泉城淘井队计划以井亭巷北段为基地,以井亭巷51号为试点,通过修缮井埕空间,绿化周边巷道,服务社区居民日常休闲活动和交流互动,缔结友好的社区人际关系,认识和探索井文化和城市历史,整合资源支持院落居民组织化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积极寻找街巷的古井,结合中山路周边改造情况对空间改造再设计,打造院落文化。
项目审议小组专家建议:对井进行景观营造要追寻文化出处,尽量符合历史符号原貌。院子如何使用要充分挖掘闽南文化,处理好井和人家的关系,掌握井与社区人家的记忆。51号作为试点不光吸引来游客,而是要引发社区居民的共鸣,提升文化认同感,要更深入挖掘井文化元素。
溪亭社区溪亭家婆队:举办夏令营 打造社区展览馆
溪亭家婆队计划打造公共活动中心、社区展览馆、中山花园居民活动之家,进行友善环境微改造。打造一个“活的”社区展览馆,对泉州编织厂进行改造。
项目审议小组专家建议:“编织文化”具有社区特色,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活动。比如在展览馆可以加入动态的形式,把一些民间工艺人请进来,邀请小孩子体验,展示活态传承,能够真正地活化旧厂房、活化街巷。
隘南社区城南地保队:整理隘南故事 收集口述历史
城南地保队在社区打造了网红墙、小广场,计划青龙巷公共空间提升、隘南故事发掘与传播。盐业仓库闲置空间再利用打造活动中心,主要活动为素食互助餐厅,帮助老弱群体,传播互助和谐理念。
项目审议小组专家建议:隘南社区文化资源很丰富,有体现海丝文化的青龙巷、聚宝街,还有国家级文保单位,讲好隘南故事很重要,要早日整理出隘南的文化故事。做好田野调查,收集口述历史,对今后社区的规划、开发都有好处。
新桥社区新桥新生队:提供“我是城南小导游”志愿服务
新桥新生队计划打造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对大榕树及周边环境美化,加上夜景灯装饰,做成一个让人白天和晚上都可以停留下来的地方。靠近非遗展馆的局部区域,可以设计建造一个小舞台。打造新桥童心社与“四点半课堂”,关爱社区及流动人口子女,计划对社区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进行双语导游培训,开展周末和节假日“我是城南小导游”志愿服务。
项目审议小组专家建议:要多听居民的意见,在项目的策划上注重发挥空间最大的潜力。要更深入调查,考虑后续持续性的经营。要多培育古城保护的新生力量,这是古城活化的亮点。
(泉州晚报记者殷斯麒 实习生吴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