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物联网星座初步组网运行 开启卫星通信“百毫瓦时代”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酒泉8月17日电 (乐瑜 张素)8月17日,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天启·沧州号(又名“忻中一号”)卫星,由首次发射的捷龙一号商业火箭成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送入太空。

13时47分,卫星按预定轨道和时间过精河测控站,地面顺利收到卫星遥测信号,遥测显示卫星按程控正常运行,成功完成所有既定动作。后续将继续展开卫星在轨任务计划。

国电高科董事长吕强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忻中一号”是天启星座的第三颗业务星,它的成功入轨,标志着天启物联网星座实现初步组网运行。

解密“天启”:中国天基物联网建设的先行者

天启星座是国电高科秉承“万物互联,星座护航”理念,采用更高效的通信体制和频谱效率,力求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卫星物联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重要成果。该星座由38颗低轨道、低倾角小卫星组成,其中36颗采用轨道高度900千米、轨道倾角45度,每一轨道面6颗卫星,共6个轨道面;另外还有2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天启星座初步组网运行后,时间分辨率将达到4小时,即能够支持全球任意地点一天6次信号传输。今年年底前,该星座还将陆续发射5颗卫星,届时时间分辨率可达到一小时内,满足星座规划40%业务量的需求,并计划于2020年完成全部38颗卫星的发射组网,达到全球业务实时覆盖能力。

“到2021年前,全球将有超过200亿台物联网终端,仅硬件市场的产值就会达到3.4万亿美元。”吕强援引相关机构预测数据说,以中、美为代表的各航天企业规划了几十个低轨卫星星座,提供低成本、高效能的卫星物联网服务。“天启星座”就是中国天基物联网建设的先行者。

他介绍说,随着天启星座的组网运营,在陆续完成海洋牧场、水文监测等行业的示范性应用之后,将继续在集装箱运输监测、国家电网监测、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监测、农业物联网监测等数十个不同应用领域开展卫星物联网星座的示范性应用和初步规模化商业运营。

直击“痛点”:实现百毫瓦级终端突破

当前地面运营商网络仅覆盖20%的陆地面积。作为物联网主战场的许多应用场景却发生在地面运营商不能覆盖的陆地、海上和空中,且终端常呈分散状分布。全球覆盖的低轨通信星座恰好能解决这个痛点。

不过,物联网服务要求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终端的收发功率对物联网应用来说极为重要。由于信号微弱,卫星应用行业一直以来的“痛点”是重量大、功率高、价格高。

天启星座的一大亮点正是在技术上实现了百毫瓦级终端的突破。传统的卫星通信终端难以做到1瓦以下的功率级别,天启星座的目标是通过独特的通信体制将终端发射功率控制在100毫瓦至500毫瓦。通过对今年6月发射的天启三号卫星进行在轨测试表明,在低倾角的条件下,终端发射功率仅需500毫瓦仍然能保持90%以上的接入成功率,并行用户接入数量也满足设计要求——这个功耗水平基本与地面移动网解决方案的物联网终端相当。

国电高科表示,当前研制中的50千克级卫星,对应的终端功率有望降低到100毫瓦甚至更低。

终端“百元”:卫星通信服务成为大众消费行为

吕强注意到,卫星通信服务,长期以来受制于终端价格昂贵和资费高而难以进入普通消费者市场。以卫星电话为例,海事卫星电话在电商平台上的均价为50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而国产天通卫星电话价格则普遍高于10000元。

据悉,国电高科芯片化量产后其通信终端价格最终可以控制在300元以内,资费标准与短信相当,这将为卫星通信服务进入消费级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吕强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大在卫星物联网通信终端和行业解决方案等各方面的研发力度,快速实现终端的规模化生产,大幅降低相关成本,“目标是将终端价格做到100元级别,那个时候,卫星通信服务就能够真正成为大众消费行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