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泉州市扶贫办获悉,近日,泉州市建立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预警、收入水平略高于贫困户标准群众致贫预防监测、“因病、因残、因灾和因学”等突发原因致贫应急救助三项机制,全力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确保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建立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预警机制:各相关县(市、区)扶贫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将组织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摸底,对主要致贫原因及脱贫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梳理,建立脱贫人口信息档案,将因病、因残、因灾和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致贫,依靠政府兜底脱贫等三类对象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将组织县、乡、村挂钩帮扶责任人,每个月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定期走访,如出现返贫迹象,及时列入预警对象,按照相关政策,第一时间进行扶持。同时,发挥政府、企业、商会等社会各方力量,从产业、就业、住房、医疗、教育上给予重点帮扶,发现一户、解决一户,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建立收入水平略高于贫困户标准群众致贫预防监测机制:各相关县(市、区)扶贫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每年第一季度全面排查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这部分群众的收入情况、“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分析可能致贫原因,分门别类建立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探索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的扶持政策,每年统筹安排部分资金从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群众进行帮扶。同时,建立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群众季度动态监测制度,由镇、村干部进行挂钩联系,每季度对所挂钩联系的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群众进行走访,对其教育、医疗、住房、收入等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发现可能致贫迹象的,及时纳入帮扶范围。
建立“因病、因残、因灾和因学”等突发原因致贫应急救助机制:各县(市、区)将立足实际,探索建立“病、残、灾、学”应急救助机制,并设立“病、残、灾、学”应急救助资金,充分依托村级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及时采取救急措施,防止新增贫困人口。同时,探索建立镇、村级包干应急救助责任体系,明确村主干为辖区内应急救助工作第一责任人,每个角落或村民小组确定一名责任人,建立责任对应名册,并进行明岗公示。应急救助责任人要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并主动上门告知应急救助条件及申报流程,由群众提出申请后,上报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应急救助。此外,畅通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情况共享渠道,由各乡镇定期到县(市、区)医保管理部门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偿情况,有针对性地筛选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较高的重病患者、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困难职工家庭等重点群体,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对象,引导其提出应急救助申请,并注意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及时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帮扶。
(泉州晚报记者许雅玲 通讯员黄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