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展“绿盾2019”行动 为自然保护地织起“安全网”

泉州晚报

近日,泉州市生态环境局、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盾2019”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

据悉,在开展“绿盾2017”“绿盾2018”专项行动基础上,泉州市生态环境局等5部门将全面排查我市5个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泉州湾河口湿地、安溪云中山和永春牛姆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遥感监测新发现问题线索的实地核查,建立健全各类人类活动点位总台账、焦点问题台账和实地核查问题台账,聚焦采石采砂、工矿用地、核心区旅游设施和水电设施等四类焦点问题整改,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安排,相关部门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活动,落实地方管理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督促问题整改。

上个月,各县(市、区)组织对疑似问题清单进行实地核查,对涉及自然保护地存在问题进行自查、整改;对“绿盾2017”“绿盾2018”专项行动发现问题等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运用省生态云平台完善问题台账。至8月上旬,市直五部门将结合省生态云平台调度等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对各县(市、区)的实地核查、问题查处及“回头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根据要求,相关县(市、区)要建立“拉条挂账”和整改销号制度,制定问题整改方案,实行“一区一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责任单位,区分轻重缓急,督促加快解决重点问题;不断更新完善自然保护区(地)问题台账,做到执法记录、照片等佐证材料完整可查。

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将对问题突出的自然保护区(地)进行重点检查,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地)违法违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严厉查处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禁“一刀切”。问题严重的将组织进行公开约谈、重点督办。(泉州晚报记者谢曦)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