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播下垃圾分类的种子
晋江新闻网7月16日讯 昨日下午,华侨大学“侨之社区·缘聚营造”实践团队的大学生们在晋江市安海镇曾埭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趣味活动,吸引了20多名村中小朋友参与。
活动开始,华侨大学实践团队成员首先给小朋友形象生动地讲解了垃圾的类别、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及进行垃圾分类的优点,并通过视频播放了垃圾围城、人类资源浪费的相关资料,让大家对垃圾污染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
“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香蕉皮是厨余垃圾。”小朋友在课堂中表现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浓厚兴趣。随后的垃圾分类小竞赛活动,在场的小朋友都高举双手,争先恐后地抢答。此外,实践团队成员组织小朋友们参与“变废为宝”小游戏,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四种不同的垃圾桶,再将标有垃圾标签的卡片正确投进分类垃圾桶中,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据了解,华侨大学“社区营造社会实践团队”由华侨大学学生处学生社区中心指导,团队成员由不同学院、不同年级、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组成。团队响应福建省委统战部“海西春雨行动”的号召,于2016年起围绕“社区营造”主题持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经3年了。
该实践团队队长范小梦介绍,今年,团队以“社区营造视域下闽台青年交流融合调查研究”为主题,深入村居实地开展调研及社区营造服务,践行大学生青春使命,在行动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中贡献力量。该团队于7月13日到达曾埭村,开展为期五天的暑假社会实践。此前,该团队曾到村民家中进行未成年人校园暴力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宣讲。
“作为大学生,我们希望自己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些事情。相信通过今天的活动会在小朋友的内心深处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将来有一天可以开花结果。我们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让垃圾分类进万家。”范小梦表示,下一阶段,团队成员将进一步了解曾埭村村史,以及同来自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社区营造的老师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社区营造的奥秘。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号召村民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当天,不少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表示,回家要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爸爸妈妈,一起做好垃圾分类。
“要做好垃圾分类,需要的时间很长。光靠村干部监督是不行的,这件事需要村民们都自愿、自觉地参与进来。只有人人参与,我们的社区营造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曾埭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黄维满表示。
(记者_林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