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泉州中心市区增长极

今日泉州网

打造泉州中心市区增长极

——专访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吴汉宗

今日泉州网7月3日讯 (吴沿)去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可谓亮点频现:

2018年初,总面积达9.15平方公里,涉及7个村1.73万人的白沙片区征迁全面铺开。不仅大面积的征迁工作顺利推进,取而代之的现代化国际社区的后期建设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由中建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该片区改造项目,中建集团计划5年内投资300亿元,将这片棚户区改造成现代化国际社区,成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城市社区典范。

时隔不久,台商投资区推出湖东片区2块各300亩开发用地,经过257轮的激烈竞争,这两个地块最终被世茂集团和金茂集团以总价43亿元的价格购得,更难得的是,土地竞得者还支付了2亿元的履约保证金,承诺“配套1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2年内满铺开业”,这一承诺意味着2年后,台商投资区城市生活配套短板问题将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完善。

湖东学园的中小学、幼儿园正式对外招收起始年段新生,这标志着总投资12亿元的湖东学园全面启用。这个学园与万亩海丝公园相毗邻,环绕于素有“城市之眼”美誉的百崎湖畔,真正成为台商区湖东片区的镇山之石,点睛之作……

泉州台商区,与泉州东海行政服务中心仅一江之隔,台商区曾自诩“泉州的浦东”。当年浦东曾遭遇“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尴尬,泉州台商投资区又面临过什么呢?或者说,一江之隔,究竟会隔开多远的距离,会有多大的差别呢?人们都在期待,也都在观望。毕竟,在自有财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要建好一座城,绝非易事。

短短8年过去了,泉州市委、市政府明确地提出泉州台商投资区“要打造泉州中心城区增长极”的发展要求。为了读懂其中深意,笔者特地专访了该区党工委书记吴汉宗。

快与慢的选择

坚守“高起高走”原则

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台商投资区给外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没多大动静,变化不大。其实,吴汉宗并不是不会快,而是,他在反思中摒弃低质量的“快”。

2009年8月1日,泉州市委主要领导找吴汉宗谈话,拟派他到台商投资区工作。当时,吴汉宗就明言,去,可以!但有个条件,不能像其他开发区那样,每周一次现场会,要求当年开工,当年见效。

不是吴汉宗吹毛求疵,而是他对台商投资区有自己的理解,虽然台商区和中心市区在地理上有江阻隔,但骨子里二者应该是一脉相承、浑为一体的区域,应该一样具备高起高走的城市品质。

吴汉宗告诉笔者,其实在这次谈话之前,他曾先后3次考察过苏州工业园区,熟悉苏州工业园区早期、中期建设的有关情况——在最初的十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几乎默默无闻,埋头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久久难见效益,有些着急的苏州,曾先后换掉了多位园区党工委书记,甚至还同步建设了苏州新区,招商引资,提升政绩。只是,短短几年过去,两个区域差别一目了然,一个是空间占满,忙着腾笼换鸟,一个是环境优美,高端制造趋之若鹜。

起步之初的毫厘之失,几年之后就可能谬之千里,泉州台商区不能重蹈覆辙。

于是,台商区顶住重重压力,做足了起步之初的基础功课。所以,前些年,泉州台商投资区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动静,没什么变化。因为台商区花了整整2年时间,完成了台商投资区相关规划,多条高标准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海丝公园亚洲园对外开放……

冷与热的背后

“高起高走”带来什么?

正如乐章之演奏必要经历“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的酝酿才能换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高潮一样,台商区沉静了一些时日后,近两年来,开始变得“炙手可热”:

投资80亿的“八仙过海”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落地投建,又引资40亿元,建设日可接待游客数千人的泉州国际酒店。

去年伊始,台商区对临江的白沙片区棚户区进行整体征迁改造。原计划征拆2个村,后来扩大到7个村,9.15平方公里。实力雄厚的中建集团看中这一项目,计划在5年内投资300亿元,在这里建成现代化的国际社区。

为了确保这一社区能树立为台商区城市社区典范,台商区对品质的要求始终从严,明确要求,该区域的设计,得邀请国内最好的规划团队,至少由一名院士牵头,区内地面工建设施的设计,也得交给有实力的相关设计集团操刀。吴汉宗介绍,根据规划,这一区域,将建设泉州市第一条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包含商业、公共交通、停车场在内的多层地下空间。

无独有偶,占地万亩的百崎湖,是泉州不可多得的天然水体,借助这眸“城市之眼”,台商区有意将其周边打造成800万泉州人可以共享的“城市客厅”,为此,该区先后投资6亿元在湖畔建设占地1069亩的海丝艺术公园,投资12亿元与泉州五中、师院附小、机关幼儿园等单位合作,联手打造汇集优质教育资源的湖东学园。18亿元的大手笔,走上一圈就是15公里的海丝公园,究竟砸出什么样的成果呢?

吴汉宗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区里推出该片区2块各300亩开发用地,仅这两块地的出让收入就超过40亿元,不仅18亿元的投资回收了,台商区的手里至少还储备有类似价值的土地数千余亩。或许这正是台商区在每年可用财力仅6亿多元基础上,在没有超越区域负债高限的前提下,实现全区多年以来高强度的投入的奥秘。

为什么泉州台商投资区总能让精明的商家一掷千金?

“用高起高走的定位和规划,可以预见的前景打动了投资者,使投资者充分认可台商区的发展理念,充分相信台商区的发展前景!”8年的实践,吴汉宗体会至深。

用专家的话,就是泉州台商投资区搭准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下半场的节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从17.9%跃升至58.5%,中国城镇化从“上半场”进入“下半场”。进入“下半场”,城市发展的逻辑发生了根本变化。上半场是用低价的要素和无限供给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来招商引资,由企业来吸引就业和人才,造就城市繁荣。但是,下半场的发展逻辑已经变成了城市优质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人吸引企业,企业创造繁荣。上下半场切换的背后,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和随之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必然,是人们在追求良好生活时,更向往良好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

正是掐准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台商区才能悄无声息地渐入佳境,在冷热变化之中,收获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

取与舍的坚守

静待城市经济花开

这种良性循环,不仅表现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地价增值上,更体现在台商区有所取、有所舍的产业选择上。

不容气地说,如果泉州台商投资区愿意为本土优质的传统企业扩容提供空间的话,泉州台商投资区也许早就车水马龙,繁荣一片了,可是,泉州台商投资区没有这么做,她拿着大旅游、大健康、新材料、绿色智能交通、高端设备制造业这五个标尺衡量着有意入区的企业。

发展城市产业、城市经济,泉州台商投资区宁缺勿滥,耐心培育。

由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投资5亿美元兴建的台湾颐和医院,目前已全面开工。首期科研楼已建成,医院主体大楼正在加快建设之中, 2000张床位的一期工程计划于2020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辐射福建、广东等省份的高端医疗综合体。二期养老中心、三期医科大学等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无独有偶,八仙过海大型旅游文化项目能最终入驻台商区,不仅仅因为它投资力度大,项目多,台商区更看中这家公司与国内外1300多家旅游公司达成多年的旅游合作联盟,其中蕴藏着的强大的带动力,有可能将台商区变成泉州新兴的游客集散地,所以,在80亿项目落地后,台商区不遗余力地支持该公司再投资40亿元,建设泉州国际酒店……

一辆汽车就得用1公斤台商区生产的电子薄膜、用于航空航天、核能、汽车部伯等领域的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兴的石墨烯材料,轨道车辆、房车……这些有别于泉州传统服装鞋帽、建筑建材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悄悄在台商区扎下了根,落了户。

也许花开还需时日,但根已扎下,只需善待,又何愁花不常开呢。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弘一法师当年驻锡惠安净峰寺题写的一首诗:

我来为植种,

我行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

打造泉州中心市区增长极,也许,泉州台商投资区才刚刚破题,期待不久的将来,人们就能在一江之隔的对岸,惊艳于她的身影,倾心于她的芬芳。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