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6月14日讯 (记者 王丽虹 陈灵 通讯员 许艺斌 文/图)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去年3月底,福建全面取消存在多年的互助献血。但记者发现,微信朋友圈仍时常有人发布急需爱心人士献血的求助信息。据悉,泉州市献血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那么朋友圈“缺血求助”的现象为何依然存在?病患的用血需求能否得到保障?如何更大范围地消除公众疑虑,让自愿无偿献血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各行各业人员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南安一家三口都来献血
朋友圈中的“缺血求助”信息
分析 朋友圈“缺血” 事出有因
车祸大出血急需用血,女儿做手术急需用血……这样的“缺血求助”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网络朋友圈中。记者采访了解到,朋友圈“缺血”现象的出现,与血小板保质期短、部分群众献血观念落后等有关。
担忧血站备血不足
今年5月14日,市民张恒接到同学丹丹打来的电话,对方希望他帮忙在朋友圈转发一条求助信息。
原来,丹丹的女儿刚被确诊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因孩子血小板数值极低,有出血风险,可血小板保质期只有5天。丹丹担心女儿临时需要大量血小板而血站一时无法供应,所以希望亲友们转发求助信息,发动爱心人士到血站捐献血小板。
“经过大家接力转发,有几位爱心人士主动联系丹丹,表示愿意为孩子献血小板。”张恒表示。
像丹丹这样发动亲友转发求助血液的现象在朋友圈并不鲜见。市民梁涛回忆,今年以来,他在朋友圈已看到几起类似的事情,此前一位朋友的姑姑患淋巴瘤,担心临床备血不足,朋友便发了朋友圈求助。
有时病人病情危急,一时会用掉大量血液,导致医院备血告急。一位不具名的医生告诉记者,一次他值夜班,一位病人因意外受伤动脉破裂大量出血,4个多小时的手术用了108袋2万多毫升的各成分血液,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一位病人就用掉了医院七成日备血量。”该医生心有余悸地说,“如果那天晚上再来一位重病大出血患者,可能就要临时请血站调血支援了。”
受到技术条件限制
“血小板保质期只有5天,受保存条件和技术要求限制,医院备血库不保存血小板,只保存血浆、红细胞等其他成分血。”泉州市第一医院输血科科长王明泉介绍,病人若需要血小板,输血科会向泉州市中心血站申请,3天内可供应到位。
目前泉州市各大医院用血普遍采用集中管理式,医院只有输血科这一个供血点。各医院输血科每日会向市中心血站递交用血申请,血站统一调配。“由于血小板保质期很短,过期后无法使用,血站不会大量储存。”王明泉表示,当病人有需要,血站会立即发动志愿者捐献。
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病人治疗需要血小板时,通过医院输血科预约,血站招募献血者采集,之后还要进行各种检测,因此至少应提前3天预约。临床用血需求由医院输血科汇总后与血站预约,所需血小板经采集检测合格后送往医院,由输血科按病情需要安排。市中心血站已在全省率先制备供应浓缩血小板,疗效和单采血小板一致,并且能够充足供应。但是部分患者观念陈旧,希望使用单采血小板,又因为心情焦虑,等不及医生安排,因而在朋友圈发出求助信息。
部分市民观念守旧
献血伤元气、有损健康的错误观念至今仍存在于一些人的心中。“献血不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或者贫血。”王明泉表示,人体的免疫力来自于免疫系统,和白细胞密切相关。捐献的血液中,红细胞占了绝大多数,白细胞只有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献血后,骨髓等造血组织,会在1-2小时内产生新的白细胞,因此完全不用担心献血会造成人体免疫系统“崩溃”。
“血液无法人工生产,人体是唯一的来源,而且有一定的有效期,所以说采供血工作每天都要从‘零’开始,周而复始。因此,无偿献血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长期支持。”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说,医院医生有义务向患者家属宣传无偿献血,履行岗位职责。
据介绍,正常来讲,成年人血液总量为4000—5000ml,一次献血量为200—400ml,只占到总血量的5%—10%。临床中,失血量在600ml以内都不主张输血,因此一次献出适量的血液,很难对身体健康构成影响。相反,人体血液细胞在不停新陈代谢,适量献血会刺激增强器官的造血功能,有益于人体白细胞的再生。
现状 患者用血需求能否保障
取消互助献血后,有不少像丹丹这样的患者家属担心用血难。那么患者用血需求能否得到保障呢?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泉州市无偿献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血液品种供应良好。血小板或稀有血型患者用血,通常根据临床需求招募志愿者献血,泉州市目前拥有全省最大的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志愿队伍。
无偿献血量逐年上升
互助献血指的是亲友互助献血,是血液供应紧张时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这种方式去年被国家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除极个别地区外,目前全国临床用血都来自无偿献血。
记者从泉州市中心血站了解到,2016年泉州市无偿献血量同比增长14.5%;2017年有58779名市民参与献血,共献血90720单位(1单位=200ml),比上年同期增长10%;2018年的献血量则达到90832单位。其中不乏长年献血者。1998年,时年41岁的南安市民吴佳色开始无偿献血,至2017年退休,19年间他共献血263次。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乡镇献血者以青年居多,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乡村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积极献血。据统计,2015年46岁以上献血的有6319人,2018年则有9088人,增长43.8%。
特殊血液按需申请
因血小板保质期短,有需要时必须临时采集。同时,Rh阴性血型在汉族人口中的比例较小,只有3‰,血液来之不易。取消互助献血后,医院和血站如何保障急需血小板或稀有血型患者的用血?
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血型血液库存正常,机采血小板及Rh阴性血液需根据临床需求进行招募,即医院会提前与血站沟通相关用血情况,做好计划,向血站申请。血站接到申请后,根据需要召集志愿者前来捐献。采集检测合格后送到医院,医院输血科再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安排使用。
可以说,志愿者守护着生命的希望。为保障临床治疗用血供应,市中心血站组建了单采血小板志愿服务队,有300多位志愿者。在微信群里,志愿者会主动告诉自己哪天休息,请血站机采室提前安排采集血小板时间。还有不少志愿者,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准时捐献一次血小板。志愿者庄建阳是一名泥水师傅,从2013年开始至今,他已捐献血小板126次,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市中心血站于2002年牵头成立Rh阴性血型志愿队伍,从当年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成为全省最大的Rh阴性血型志愿队伍,累计献血量达970000ml。该志愿队伍不仅保障了泉州市的临床用血,还经常应请求到莆田、漳州、龙岩等地献血,帮助外地患者渡过难关。
本人参加无偿献血
家住鲤城区的张先生经常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已达4800ml。近日,其父因病住院需要输血。根据《福建省公民献血条例》规定,张先生可报销输血费用5200元。市民庄女士已献血2000ml,因一次意外事故大失血,各种成分的抢救用血共使用14200ml。由于她的献血量超过800ml,达到终生免费用血标准,共报销输血费用9245元。
“参加无偿献血时,许多人想的是献一份爱心,实际上,自己及亲人会因此受益。无偿献血的相关政策体现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血站落实用血返还政策,临床用血报销实行一站式服务,2018年全市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398人,报销费用662480元。
建议 让无偿献血成为自觉行动
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公民的医疗需求增长,医疗临床用血也在持续上升,无偿献血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对此,业内人士及长期关注无偿献血的市民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市民献血意识
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市民对献血是否伤身仍持有疑虑。“无偿献血是一场移风易俗、改变公众行为的变革活动,因此要将无偿献血知识和科学道理,及时、准确和有效地传播出去。”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需要借助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微信等传统和新兴媒体,在城镇、乡村进行大范围、远距离的传播,潜移默化改变公众的传统观念,提升公民参加无偿献血的自觉性。“希望更多市民能够‘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走上献血车,走进献血屋,捐献一袋热血,挽救更多的生命。”
完善献血者资料库
据悉,目前全市共有15个献血点。市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泉州中心血站”,点击“去献血”栏目查询附近献血点、预约献血等。献血志愿者许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在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增设献血屋,为献血者提供便利。
目前,血小板的使用需求大部分靠志愿者来满足,泉州市单采血小板志愿服务队目前有300多位志愿者,在他们的支援下,泉州市临床治疗使用血小板基本可以保障。许先生建议,尽管如此,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团队负责人完善献血者资料库,以便及时响应医院需求。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表示,想加入单采血小板志愿服务队或Rh阴性血型志愿队伍的市民,可到各献血点或市中心血站2楼献血科表达意愿,工作人员会帮助联系。
提高献血者礼遇
开展无偿献血以来,泉州市有809人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金奖103人,银奖126人,铜奖580人。2018年,泉州市首次被授予“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地方政府如果能从精神和物质层面,给予这些献血者礼遇和嘉许,提升无偿献血的社会认同感,让‘献血光荣’成为可亲可感的现实,将能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位志愿者表示。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因应急用血或者避免血液浪费,在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下,医疗机构之间可以调剂血液。
“有的医院由于手术病人较少,备血用不完,过期后就报废了。”一位不具名的医生透露,有的小医院按规定必须备血以备使用,但现实情况是危重病人往往会从小医院转到大医院,小医院备血用不完就造成了浪费,而大医院有时会出现用血量过大的情况,如果各医院之间能互通有无,了解彼此备血使用情况,互相协调,就可以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政策允许跨医院调剂血液,但各医院备血信息目前无法共享,因此跨医院调配血液的情况较少。王明泉建议,可建立血液信息监测和可追溯的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泉州市卫健委、中心血站、医院之间用血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实现医院间和跨区域血液调配,提高血液使用效率。(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部分患者及其家属为化名)
他山之石
自愿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倡导的献血形式。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达到医疗用血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无偿献血。
1.日本每年1月15日为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会到献血车前参加无偿献血,这已成为日本推动献血的一个传统形式。东京很多献血屋提供免费的美甲和按摩服务。
2.英国人已经将无偿献血当成了一种传统习惯,英国父母献血时一定会带着孩子一起去。英国将无偿献血内容写入了小学教材。小学生会在老师带领下,定期参观血站,从小了解“献血不影响健康”的道理,长大后成为一名自愿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