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养中心有温情 记者探访泉州首个公办残疾人托养中心

泉州晚报

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鸟瞰图

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鸟瞰图

泉州网6月13日讯(记者 张晓明/文 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供图)雯雯,一名18岁的漂亮女孩,家庭条件优越,4岁时被查出患有轻微自闭症。21岁的小书,智力残疾伴有多动行为,在特校读完初中后就回到家里。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父母的24小时陪伴。可如今,他们的生活有了改变。带给他们惊喜的是位于南安市柳城街道南大路的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在这里,一群智力残疾及轻度自闭症的残疾人,在爱心的呵护下,学会了劳动技能,学会了生活自理。

“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社交技能,通过训练,让他们能够走出家庭、走进人群、融入社会。”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吴主任介绍,今年5月13日泉州首个公办残疾人托养中心正式运营,可为144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全日制集中式的托养照料综合服务。在这里,他们会有怎样的学习和生活?记者探访后,深深地被这个温暖的“家”所触动。

美工课

美工课

探访 管吃管住 还能学习 他们的一天过得很充实

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生理年龄可能早已成年,但心智却停留在10岁甚至更小的水平,他们就是智力和精神方面的残障人士。走进位于南安金街社区的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首批27名患有智力残疾、轻度自闭症的残疾人就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的年龄在20岁左右。

女生音乐课

女生音乐课

“咚……咚……”乐器敲打的声音不时从3楼音乐室里传出,雯雯和4名女伴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协作,敲出和谐美妙的音符。雯雯平时不爱说话,中心的手工制作似乎对她没有吸引力,可第一眼看到非洲鼓,她就显得很兴奋。非洲鼓仿佛有一种魔力,鼓声一响,她便伴随着鼓点手舞足蹈,敲打了两个小时还意犹未尽。

而在2楼的几间工疗室里,气氛则稍显“严肃”,小书和伙伴们正有序地做着包装工作。他们包装的是洗衣片,能得到爱心企业提供的劳动报酬,虽然钱不多,但他们经过训练,包装的速度已经提升了两三倍。与平常不同的是,这天小书的爸爸妈妈都来了,他干得特别卖力。

男生音乐课

男生音乐课

“刚送来的时候,他看到我们来,都跑过来迫不及待要回家。而现在他玩得不舍得回家,还跟我们说他做手工赚了不少钱。”小书的父亲说,这是小书来到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的第二个星期,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他坦言,听说这个中心要投入使用时,他们来了解过好几次,一开始还怕儿子不适应,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文化课诗歌背诵

文化课诗歌背诵

“家长也不能一直看顾着,自己管理也不是很科学,来这儿参观的时候,看到这边的管理科学,环境也很好,所以把他送到这里来。”小书的父亲说道。

患有智力残疾的小辉,手脚不协调,家里也很少给他动手的机会。来到中心后,一开始很多项目都不愿参与,后来在老师引导下,看到很多学员都很积极,他开始有了转变。现在,他会主动说想做什么、学什么,而且对一些细致的手工特别感兴趣,也做得越来越好了。

和小书、雯雯、小辉一起入住的,还有其他24名特殊的“小朋友”。每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上美工课、音乐课、工疗课、游戏课以及晚上的文化课、观影活动。

“特殊学校是义务教育,主要教授文化。他们从特校毕业后来到托养中心,相当于融入社会之前的一个过渡期。”吴主任介绍,在托养中心,学员们可以在工疗课上学习简单包装、美工制作,接下来还有中西面点、绿色小农业等课程等着他们。而托养中心里的音乐课、交通体验、模拟超市等课程设计,也可以帮助学员们放松身心,平稳情绪,学习必要的生活常识和社交技能,为他们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工疗课洗衣片包装

工疗课洗衣片包装

宗旨 能力训练 提供岗位 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名残疾人,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住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贴在托养中心墙上的这句口号格外醒目。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托养中心学习更多实用的技能,以后才能更顺利地融入社会。那么,住进这里,需要花多少钱,他们怎么和别人相处,以后可以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呢?

据了解,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系泉州市残联直属事业单位,位于南安市柳城街道金街社区,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一期工程1万平方米为托养项目服务综合楼,二期工程7700平方米为康复训练楼、职业技能培训楼及学员宿舍。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工作原则,由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提供相关硬件设施,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确定承接机构负责残疾人托养项目的具体运作,为全市16至45周岁的中轻度智力残疾人和稳定期轻度精神残疾人(含自闭症)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劳动技能训练和辅助性就业等方面全日制集中式的托养照料综合服务,改善残疾人生存发展条件,为提升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发挥应有作用。它是全省设区市唯一的残疾人托养中心,于今年5月中旬投入运营,目前由泉州市杏圣助残服务中心负责运营。

工疗课芽苗种植

工疗课芽苗种植

“托养中心作为公办助残机构,主要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每个学员入住,每月需交500元伙食费,托养费每月最高1000元,经济有压力的家庭可申请减免托养费。”泉州市杏圣助残服务中心行政综合科科长周真茹告诉记者,在托养中心里,学员们可以自己赚钱,能力好的可以赚到每个月的托养费。比如记者看到的工疗室,小书他们不仅能得到手工技能训练,也能从爱心企业那里获得劳动报酬。在工疗的过程中,辅导老师、护理员、志愿者都会一直陪伴着学员们,帮助他们获得语言、动作、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等全方位的疗愈。

工疗课面饼包装

工疗课面饼包装

“类似一所职业中专,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康复训练、健康管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文化知识教育、辅助性就业。”吴主任说,16到45周岁的智力残疾人在泉州有数千人,而之所以要设定基本条件,是因为在这里,残疾人士不仅是被照顾的对象,更是要学习各种技能的“学生”。

观影活动

观影活动

目标 精心呵护 善学勤练 托养一人 幸福一家 和谐一方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是诸多残疾人贫困家庭生活的写照。而泉州首个公办残疾人托养中心投用后,对一些残疾人集中托养,为残疾人家庭的生活兜了底,使这些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在该中心托养区域,环境干净整洁,4人间的宿舍里配备了电视、空调、电风扇,床铺上的床单折叠整齐。记者还发现,每两个宿舍之间都设有一间陪护室,这是护理员的房间。“护理员提供24小时的专业护理,他们与学员们同吃同住,跟家长一样。”周真茹介绍,在托养中心里,学员们会得到24小时的陪护,每间宿舍都有呼叫器连接到楼层管理站,园区的300多个监控覆盖了所有方位,还有专人全天进行视频和现场的巡查,一旦有突发情况,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应急处理,最大限度保障学员们的安全。

“随着年龄不断增大,一些残障青少年如何融入社会、学会生存是他们面对的巨大难题。”周真茹说,这些残障青少年必须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能走入社会、养活自己。

“身怀爱残之心,乐施助残之事”,这是托养中心的另一句口号。付出爱,收获爱。托养中心在筹备和运营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比如学员们在工疗课上包装的洗衣片,就是爱心企业家黄有财提供的产品。黄有财自己也是一位残障人士,因此,他对于扶助残障人士的事业特别支持,也希望能为学员们提供就业的可能性。吴主任介绍,根据规划,托养中心是泉州残疾人服务中心的一期项目,未来这里还将建设更多适合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的场所,也将和更多企业、机构、爱心组织合作,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