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业态问题聚焦各方关注。2017年,为做好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段)经营业态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古城的文化旅游形象,我市出台《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业态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制定“西街业态管理考评机制”,详细列出《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项目清单》,细化了扶持鼓励、倡导鼓励的经营项目,以及不鼓励、不倡导的经营项目。随着人流逐渐增多,西街业态有回潮态势。
近日,鲤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专项整治小组,对西街(钟楼至新华路段)开展为期一周的经营业态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90余人次,摸底排查西街食品经营户420家(次),督促指导28家餐饮店配合进行整改升级,进一步优化西街业态布局。
加强前期审批 提高进入门槛
西街作为泉州古城街区较完整的历史遗存,是古泉州繁盛的经贸商圈代表。据统计,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段),全长800多米,共有商铺(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屋)245家(户)。
“以往西街(钟楼至新华路段)经营业态以零售和餐饮为主,如今,则以餐饮和食品为主,食品类经营业态占比约75%。”鲤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西街(钟楼至新华路段)共有餐饮店132家,食品店46家。餐饮店是指现场制售小吃、饮品等,食品店则以贩售预包装食品为主。
餐饮店、食品店数量增加,给市场监管带来新的挑战。西街店铺轮换率高,经营者频繁变更,容易导致出现无证经营的情况。鲤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通过网格化监管模式,对西街的食品经营户进行拉网式检查,进一步提高入驻的门槛,从前期加强业态监控。
据了解,今年以来西街共发出办证通知书12份,均已跟踪督促办证。同时,对西街经营户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实行提前介入、优化审批、加快勘察、缩短时限的绿色通道,许可时限从受理到发证缩减为7个工作日。
正负面清单引导 加强营业者自觉
据了解,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业态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列出的清单中扶持鼓励、倡导鼓励的经营项目积极提供服务,开通绿色便民通道;对清单中不鼓励、不倡导的经营项目,如明火烧烤、臭豆腐、麻辣烫、煎炸类等,工作人员做好解释、劝导、宣传工作,建议其迁址经营。
“行动中发现一些餐饮店存在的问题,例如操作间狭窄,导致操作不够规范等。” 鲤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对此类问题,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勘查指导,帮助店家合理布局、规范操作流程,同时建议店面房东进行整租,不要将店面拆分给不同的经营户。行动中还发现部分餐饮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或未办理健康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发放催办告知书,同时对健康证临近有效期的人员发出预提醒。
下阶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加强对西街的日常监管,规范经营主体资格,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并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引导食品经营者增强法律意识及责任意识,确保产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相关链接
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项目清单
《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业态管理实施方案(试行)》详细列出《泉州西街(钟楼至新华路)经营项目清单》,并将根据西街业态发展实际需要,适时调整。
扶持鼓励经营项目5项,包括销售泉州特色文化创意商品、依法经营的实体书店、从事地方特色小吃、古城特色产品的零售经营,泉州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
倡导鼓励经营项目9项,包括特色服饰的加工、制作、经营,地方特色产品、工艺品的零售经营和DIY体验,旅行社散客接待、旅游咨询服务、景区门票销售,茶具及配套零售,民俗宗教用品、素食经营零售,文具、邮品、明信片,休闲饮品店,老字号传统名中药,民宿、家庭式旅馆。
不鼓励经营项目4项,包括现代服饰、床上用品制作销售,化妆品,酒吧、酒店,珠宝、玉石、玉器、蜜蜡、琥珀、玉饰品等。
不倡导经营项目15项,包括明火烧烤、歌舞厅、网吧、电子玩具、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游戏厅、现代家具,洗涤、蜡染加工,桑拿按摩、美容美发、美甲、文身制作,现代建筑材料,婚介所,与西街传统商业文化和风貌不符的经营项目,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经营项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经营和销售的商品等。
泉州晚报记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