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接力 台胞在晋江磁灶圆了360年寻根梦

泉州晚报

张宇讃(右一)和同行的台湾张氏宗亲仔细查看族谱 (市台港澳办 供图)

“谢谢大家的帮助,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寻根成功的消息告诉其他宗亲,下一次,我会带更多宗亲到大陆寻根谒祖!”日前,在泉州市台港澳办与族谱专家的帮助下,台胞张宇讚终于圆了寻根梦。他告诉大陆乡亲,离别约360年后,先祖终于魂归故里,这将成为一个美好的开端,期待更多的张氏宗亲回到故土、寻根谒祖。

“再找不到,根就断了”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泉州更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近年来,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日渐频繁,许多台胞借助相关部门与民间谱牒文史专家的共同帮助,在泉州寻根成功。

来自台湾高雄小港区的张宇讚,是当地大林蒲凤源里的里长、大高雄里长主席联合总会副总主席,也是一位热心两岸交流活动的台胞。往返大陆多年,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强烈愿望——寻根谒祖。根据台湾的族谱记载,张氏祖籍位于泉州府晋江东门外下港,迁居台湾的一世祖为张启元,大约在清康熙元年间抵达高雄垦荒发展、繁衍生息。

最先接触到张宇讚的市台港澳办副调研员林荣清,对这个急切寻根的台胞印象深刻:“他和他的家族对于寻根这件事很执着。300多年了,张氏家族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把关于祖籍地的信息,以及先祖抵台之初的情况,近乎完整地保留下来,十分不易。”根据台湾的信息,张启元40岁时再婚,又有了4个儿子,分为四房,至今已繁衍18世,有2000多人。

张宇讚担心,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台湾当地城市建设的推进,关于先祖的那些宝贵信息,会逐渐遗失,“如果再找不到,根就断了”。因此,去年9月,他通过高雄民意代表黄昭顺服务处的黄愈丰找到了泉州市台港澳办,请托寻根事宜。

族谱相助 发现线索

经过多地查找无果之后,市台港澳办决定借助专家的力量寻找答案。今年2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原副馆长、地方志文化和闽台族谱专家朱定波接到委托,帮助张宇讚寻根。

“历史上的晋江东门外,包括现在的泉州市区城东、东海,以及惠安、台商区等地,我翻阅了数十本张氏族谱的迁居台湾张氏名录,并请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族谱中心帮助查询,均没有找到张启元的名字和相关族谱。同时,我找了泉州沿海一带的古地名,也没有发现‘下港’二字。”后来,朱定波把族谱查找的范围扩大到石狮、晋江。

扩大范围查阅族谱之后,朱定波发现,只有晋江儒林张姓世系昭穆的第22世有“启”字辈。最重要的是,在清康熙年间,晋江儒林张姓迁居台湾的“启”字辈先民族裔就有12人。如果张启元名字中的“启”为字辈,或源于晋江磁灶镇张林村的儒林张氏。

随后,朱定波赶紧把这一研究发现,通过市台港澳办转达给张宇讚。

寻根成功 台胞圆梦

随着查找范围的基本确定,张宇讚与其他几位家族成员难掩激动心情。日前,他们一行6人,带上先祖张启元的神主牌位赶到泉州,亲自对接寻根一事。

在大陆乡亲的带领下,张宇讚先是赶往台商区秀涂村张氏宗祠,但那里没有留下族谱。

隔日,大家继续前往石狮、晋江寻找线索。

在石狮宝盖镇雪上村张氏宗祠,经过族谱比对,大林蒲张氏与雪上(龙屿)张氏同属于“儒林张”,但具体传衍分支的族谱里,没有记载张启元的名字。

大家没有气馁,随即赶往晋江磁灶镇张林村。当地张氏宗祠的宗亲,拿出2本厚厚的晋江《儒林张氏联宗谱》供现场比对。

很快,朱定波就在这里找到关于张启元的记载:他属于儒林张氏莲池房南增公派支(樟脚房)第22世,与之前研究结论相同。张宇讚和其他台湾宗亲听闻,立刻围上前去翻看族谱,异口同声地说:“终于找到了!”

族谱中还记载,张启元有一子,名张光敬。只是张光敬之后,再无其后人和去向的内容,也没有写他们前往台湾。

张宇讚立刻致电台湾亲人,询问张光敬迁居台湾后的情况。经过查看张氏神主牌位和族谱记录,发现张启元确有一子,名为张光敬,且是后来迁居台湾。“名字和信息全对上了!大陆的族谱记载到张光敬为止,台湾的族谱从张启元开始,写到其长子及其他在台湾所生儿子的繁衍情况,正好互相印证。”

两岸儒林张氏同根同源,大家共同见证了一段跨越360年的寻根奇缘。这一次,不光是张宇讚激动了,全程帮助寻亲的大陆乡亲也激动万分。

圆了寻根梦后,张宇讚一行立即到张氏宗祠祭拜祖先。他们拿出先祖牌位,恭敬地上香、叩拜。至此,离乡游子张启元魂归故里,他的后人们也终于找到了根脉。

朱定波还从族谱发现,张林村的儒林张氏,在清代曾先后有360多人迁居台湾。张启元的后人们,成为第一支回到祖籍地寻根的宗亲。张宇讚告诉故乡亲人:“返台后,我会把寻根成功的好消息分享给其他宗亲,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多人前来寻根!”

(记者 蔡紫旻)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