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吃得了“苦头”,能适应暴晒、风雨的工作环境,扫得了大马路,干得起泥水活;又干得了“细活”,转得了方向盘,操作的了机械化、智能化的器械,还管得了公路站,在南安公路分局,水头大盈公路站站长林炳村就是这样一名大学生养路工。
01
内外兼修:大学生养路工甘当铺路石
近日,记者见到林炳村时,他正和班组的同事们一起,背着十几斤的鼓风机在辖区路段开展修补路面裂缝作业,身后的大型车辆来来往往,空气中尘土飞扬,林柄村则娴熟地操作着机器......而几年前,他还是一个连农活都没干过的大学生。
林炳村出生于1988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本科学的是化学。毕业后,他曾在福清的福耀汽车玻璃工作过,后回南安工作。2016年底,南安公路分局招收工勤人员,林炳村参加了考试并被顺利被录取,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养路工”。
“其实考这个职位的时候我就咨询过,也知道养路工是做些什么的,心里是有所准备的,”林炳村笑着说,但真正去做扫大马路、刷白灰、清涵洞、清灌缝这些‘养路工’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时,从小到大没干过农活的林炳村还是真正体会到了养路工的辛苦。
入职时,适逢公路部门“农忙”——年终普查,林炳村被安排到东田公路站没多久,就上路给行道树的树干刷白灰。 “当时就是一手提着石灰桶,一手拿着刷子,走走停停,一路刷过去,一天下来得走10多公里。”林炳村告诉记者,每次收工后,他的双脚就跟灌了铅一样,双手酸的抬不起来。
“ 从大学生到养路工,其实我的内心也曾尴尬过,但后来跟老一辈养路工学习和实践后,看到道路在老前辈们的辛勤劳动中由脏乱变得整洁,群众的出行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我也深深体会到这份辛苦背后的价值,对老一辈的吃苦精神也愈发敬佩,更觉得‘养路工’这一职业很伟大,”林炳村说,他认为,公路养护岗位其实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
巡路、处理突发事故、补洞、路面清障……每天早上七点半不到他就跟着东田公路站的老前辈上路养护,经历风吹日晒,原先的“白面书生”林炳村的皮肤变得黝黑,手也粗糙了。经过半年多的外业实践后,林炳村就被安排配合记录员整理内业材料。“这方面也是我们的优势,外业的实践学习加上内业材料整理,能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辖区的公路,更好更及时地开展有针对性、标准化的道路管护。”林炳村告诉记者,最终,经过一年多东田公路站老养路人的“传帮带”,他掌握了养路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操作割草机、清灌缝机、高枝锯等也是手到擒来,整理和传送内业资料也不逊色。
未完待续.....
《海丝商报》记者/洪丽燕 黄奕群 通讯员/李清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