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畔,蔡襄祠边,古朴雅致的“静土文创院”里,有这样一群“无声人”,他们用才华,营造了一个充满创意的“艺术空间”。在第29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泉州市教育基金会、泉州市慈善总会为这个残疾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捐赠了爱心基金,鼓励残疾学生自强自立,做生活的强者。关怀与温暖,在这片“静土”温馨流淌。
一片无声的空间 一个温馨的“小家”
“画笔是我们的世界,色彩是我们的声音”。走进“静土文创院”,虽然这里很静谧,是一片无声的空间,但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力量”。木板画、水彩画、年轮画、剪纸、编织、手绘、自然美学……每一个作品,都是“无声人”发出的“声音”。他们发挥自身所学技能,独立创作了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产品,诠释着他们炽热的梦想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喜欢在这里工作,这里就像我的家一样。别人喜欢我的作品,我特别开心,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萍萍和虹虹是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专毕业生,她们微笑地用笔写下了内心的感受。她们是文创院的员工,每天安心创作,就是她们的工作。在这里,还有4位来自市特教学校的实习生,他们专心投入创作,内心的充盈,让他们由内而外洋溢着快乐。
“无声人”的原创作品,摆放在各个角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画功不错,对色彩的感知敏锐。据了解,萍萍和虹虹在学校学习三年,在绘画上都有获奖,作品参加过市级残疾人艺术作品展。
特别的是,静土有一个爱心艺术家作品义卖展区。这里有许多社会爱心人士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其中多是知名书画家,作品恢弘大气。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文创院义卖,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榜样,也为特教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我是无声人,有缘遇见你。”静土是一个温馨的“小家”,你也可以在这里体验手工制作,或者悠闲品茗,静静地感受温柔的时光;也可以在这里举办公益活动或团体活动,为残疾人士奉献自己的爱心。
背后凝聚的心血 来自各界的支持
林老师是泉州市特教学校的美术老师,他和另外2位老师都是这里的义工,每天轮流到这里为学生保驾护航。“周末,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我们都会帮助学生把活动办好。”林老师说,为了让学生掌握技能,在社会上立足,特教学校的职业中专开设了烹饪、绘画、电商、平面设计等多种课程。虽然不少学生有一技之长,但是由于听障,他们难找工作,有的无奈只能去车间当工人,这样埋没了他们的才华。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既能发挥才能又能谋生的平台?创办静土文创院的想法就此萌生。
“静土文创院是泉州教育基金会特殊教育专项基金资助、泉州市特教学校具体指导的残障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平台,旨在为特教学生打通从学校到社会顺利就业创业的道路,培养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泉州市教育基金会副会长、特殊教育专项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郑文伟从市教育局退休后,一直全心投入特殊教育事业,不辞辛劳为帮助残疾学生四处奔走。静土文创院的创立和经营,凝聚了他和特教学校校长、老师们的心血。
今年5月19日是第29个全国助残日。15日,泉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沈耀钦、泉州市教育基金会会长王远东专程来到静土文创院,关心残疾学生就业创业的情况,对文创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残疾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鼓励。“这个就业创业孵化平台非常好,是残疾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文化窗口,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既然要办,就要办好!”
郑文伟告诉记者,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心支持特教事业。2017年1月,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出资1000万元成立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特殊教育专项基金,今年1月,爱心企业家捐资100万元成立泉州市残疾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专项基金,用于特教职业教育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助力残障毕业生就业创业。
特殊教育职业化 职业教育社会化
长期以来,残疾人创业就业是特殊教育的热点和难点。“特殊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社会化,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泉州市特教学校校长蔡景灿表示,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学校侧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思想和职业技能,让他们形成大方、自信的心理状态,并掌握一技之长。在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依靠社会资源,将水印木刻、影雕、陶艺等技艺都引进职专的课堂里,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想继续升学的残疾学生,打通“高职高专”的渠道,让他们可以继续深造;对于想就业或创业的学生,打通职业培训、职业鉴定、岗前培训“一条龙”的渠道,让学生能迅速地融入就业岗位。现在,学校建立了校内职业培训基地和校外创业就业基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技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奉献社会的信心得到极大增强。
梦想不因残缺而失色,拼搏不因残障而停止。给他们一个平台,残疾学生也能展示才华,活出精彩。“这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做些事,是全社会的责任。”郑文伟表示,多一份爱心、理解和帮助,能给残疾人及其家庭多一份力量、信心和勇气。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扶残助残的队伍中来,通过爱心捐赠、作品义卖、爱心笔会、帮助残疾人士就业等多种方式,为残疾人送温暖,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爱这个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泉州晚报记者曾聪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