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促情深协作共赢 23年来泉州11批干部接力援宁

泉州晚报

23年来11批干部接力援宁,海滨邹鲁与塞上江南——

互促情深 协作共赢

石狮镇、南安村、惠安村、泉港村……这些以泉州辖区内的县(市、区)命名的村镇,你见过吗?在离泉州3000多公里的塞上江南宁夏,遍布着上百个闽宁协作示范村镇,而这些以泉州人民熟悉的县域而命名的村镇,是它们中的代表,也是泉州与宁夏跨越山海、心手相牵23年的最佳注脚。

1996年,“闽宁合作”在国家“东西扶贫协作”计划的大背景下拉开帷幕,泉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闽宁对口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迄今为止已先后选派11批46位干部前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吴忠市同心县、红寺堡区、盐池县等地开展结对帮扶。多年来,从帮扶到协作,从扶贫协作到全面合作,泉州和宁夏在互补、互促中结下浓浓深情,交出共赢发展生动答卷。 □记者 陈林森 通讯员 陈金荣

互助互促

引资入宁“造血” 招工来泉“输血”

以“民营经济大市”著称的泉州,拥有根基深厚的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多个千亿产业集群,超20万家民企扎根乐园;而在第二家乡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却难得一见泉州乃至福建籍贯的企业。这是我市第十批援宁干部徐情根、吕培基初到宁夏时的见闻。

“扶贫要扶志,扶志先扶业。”徐情根、吕培基将邀请福建企业家到盐池投资兴业列为援宁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后两年间,历经多方奔走、策划举办产业合作经贸洽谈活动和产业专题推介会等,在他们的促成下,13批48名福建企业家带着考察团踏上西北腹地,带去沣泰食品、琪强菌草、宏达盛农业等一批“干货”项目,实现了闽籍企业在盐池“零的突破”,进而带动该县成为宁夏首个脱贫摘帽的县城。

突出引资带动,壮大地方实力,这是泉州依托自身产业优势,致力增强受援地“自我造血”功能的经验。在前九批援宁工作中,我市累计为当地引进涉及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矿山开采、互联网经济等领域的投资项目20多个,协议金额200多亿元。特别是在同心县,第九批援宁干部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积极创建并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填补了当地产业发展空白,近万名群众从中获益。

今年1月底刚刚结束的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再传喜讯——泉州援宁干部成功为宁夏引进了22个项目,引导企业实际投资24.5358亿元,占福建全省引资比重约三分之二,位居八闽之首。

这样的促进,并非单向而行,而是双向涌动。当发展潜能巨大的宁夏,成为泉商乃至闽商成就事业的大舞台,以实体经济起家的泉州,也迎来宁夏乡亲追梦和奋斗的身影。作为产业大市,泉州多年长期保持着巨大的用工需求。随着劳动“姻缘”一线牵,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在内,宁夏的群众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纷纷来泉来闽就业。广大淳厚朴实的宁夏务工者在一条条生产线上兢兢业业,演绎着一出出“新泉州人”爱拼敢赢的奋斗故事,也为泉州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分力量。

共赢共享

各界齐心“浇水” 美好生活“绽放”

“天上没飞鸟,地下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描绘的正是地处“世界级”贫困带西海固的同心县。彼时,我市第八批援宁干部陈剑宾、林华霖带着“让铁观音芬芳飘逸在同心的土地上”的嘱托,踏上这片土地。曾经的国定贫困县对口支援贫困县,这让来自安溪的他们找到了共鸣、升华了情感、锻炼了能力。几经奔走,安溪本土企业,各地同乡会、商会、经济促进会及海内外安溪乡亲,纷纷伸援手汇爱心,超1200万元的捐款资金,投入到同心社会事业上,安溪移民新村、同心安溪敬老院、同心安溪中学、安溪县希望小学等拔地而起……

让宁夏群众生活更富足、更美好,泉州始终在努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援宁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前九批援宁工作中,我市累计投入了对口帮扶资金超1.9亿元,确定并实施了一批民政、教育、卫生、扶贫开发以及生育关怀等方面的民生援建项目,有效改变了当地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同样向塞上江南汇集。近两年,泉州社会各界向受援地捐款311.95万元,捐物折款805万元,捐赠数占全省近半。

塞上江南以热情和行动催放的友谊之花,同样让泉州人一直感动在心。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推介展销、现场品尝和洽谈对接活动走进泉州,“盐池滩羊”“宁夏硒砂瓜”“宁夏枸杞”“贺兰美酒”等西北美食,打开泉州市民的味蕾;宁夏旅发委组织银川市体育旅游局及区内主要景区、旅行社等30多家成员单位来泉推介,向“八闽亲人”献上免费游宁夏及半价优惠旅游大礼包,迷人的塞上江南风光给泉州百姓心灵放了个假;今年春节,远道而来的《青铜之路——宁夏固原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青铜文化特展》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里,与泉州海丝文化撞个满怀……

跨越山海,深情不变。奋斗的春天,海滨邹鲁和塞上江南继续携手共进,绘同心圆、走幸福路。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