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生 福医大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孙旭日
■东南早报记者 陈小芬
你能想到,你家中养的鹦鹉可能让你患上“鹦鹉热”疾病吗?前段时间,杭州一女子突然反复高烧,而罪魁祸首就是她养的鹦鹉。而泉州一男子也因自家养的鸡鸭住进ICU,经诊断也是患上“鹦鹉热”。
福医大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旭日称,“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类病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与鸟类、家禽密切接触的人最易感染上。
“感冒”后气喘严重 病因和家禽有关
去年,泉州49岁的陈先生自觉“感冒”后出现干咳、肌肉酸痛、发热,体温高达39.8℃。因伴有气喘,而且活动后气喘加重,他就到当地医院拍了胸部X片,片子提示“肺炎”,医生也就按“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没想到气喘渐进性加重,看着陈先生口唇发绀、病情加重,家人赶紧将他转诊到福医大附属二院。孙旭日说,当时为陈先生查胸部CT,提示“双肺呈白肺”,诊断为“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就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给予抗感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治疗,同时筛查致病病原体,其中气道分泌物基因检测提示鹦鹉热衣原体为病原体。
“根据陈先生的发病情况,而且与家中养的鸡鸭有密切接触史,结合气道分泌物基因检测有鹦鹉热衣原体,所以‘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成立,我们考虑他可能被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家禽所传染。”孙旭日说,他们随后对陈先生调整敏感药物“多西环素”治疗,他的病情逐渐好转,最后痊愈出院。
密切接触鸟类家禽 易感染“鹦鹉热”
据介绍,鹦鹉热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这类病原体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最早多发生于赏玩鹦鹉者,故起名为“鹦鹉热”。鹦鹉热衣原体一般呈散发,偶有小范围的爆发或流行。
孙旭日介绍,鹦鹉热并不常见,但人体普遍易感,多发于男性,常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而最易染上鹦鹉热的人群主要是有鸟类、家禽密切接触史的人,如养鸟者、饲养家禽者、宠物店雇员及兽医等。人可通过呼吸道、破损的皮肤、口腔等多种途径感染。鹦鹉热的潜伏期一般3天至3周,多数为急性起病,这类病人往往出现流感样症状,表现为突然出现高热、寒战、头疼、疲乏和肌肉疼痛,也有咽痛及胸口疼痛等症状,多数患者都有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肺炎发生率高。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等。
避免接触患病鸟禽 注意个人防护
孙旭日表示,很多爱鸟人士会将鸽子、鹦鹉当成宠物饲养,农村也有很多人在自家院子里饲养鸡鸭等家禽,在饲养过程中,都避免不了与鸟禽的亲密接触。他建议,应从控制传染源上预防鹦鹉热。如,相关部门应对禽类养殖场、鸟类市场及运输过程实行严格的检疫;识别有病的鸟禽,如发现腹泻、虚弱、没有食欲或流眼泪、流鼻涕,应该请兽医对其进行检验排查,一旦确认病情,应将受到感染的鸟禽隔离、用抗生素治疗和用杀菌剂消毒饲养场所;饲养鸟儿应该用宽大和干净的笼子,及时清理鸟粪;玩赏鸟儿时,也要注意卫生,不要用嘴巴与鸟嘴接触,也不要吹鸟类的羽毛,摸过鸟类后要马上清洁双手;避免与患病鸟禽接触,注意个人防护,如不慎患病,应立即就医,并告知与鸟禽类接触史,方便医生判断病情;同时个人要注意增强自身体质,多运动,多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