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姐十强”、重庆业余冰球队队长、重庆卡丁女子锦标赛冠军、重庆品茶大赛第一名……“90后”女孩龚艺林身上有太多头衔,但让她受到众人关注的还是“汤圆西施”的称号。
图为龚艺林生活照 受访者供图
在重庆渝中区山城巷,龚艺林的“啥子巷巷大汤圆”就坐落在这个正在进行老城改造的街区。汤圆店大小不过二三十平方米,装潢也一如过去的民居,三张方桌、几把条凳,全是有些年份的“古董”,来往游客不时驻足看着年轻貌美的老板娘煮汤圆。
图为龚艺林和她的汤圆店 受访者供图
祖传四代卖汤圆 吃着汤圆长大
1939年,龚艺林的婆婆潘素芬随母亲从重庆涪陵来到重庆渝中区,在一个小巷摆烟摊、卖汤圆维持生计。从那时起,她家的汤圆在当地就开始小有名气。“我妈妈是第三代传承人,我是第四代。“龚艺林说,她做汤圆开始时主打网店线上销售,虽然销售业绩不错,但远没现在火爆。
今年1月,龚艺林的“啥子巷巷大汤圆”开业。凭借着传统老汤圆的味道,她的店吸引了众多食客的赞赏。来往食客将她卖汤圆的照片发到网上,龚艺林由此被网友冠以“汤圆西施”名号。
店里的汤圆有四种,其中既有传统汤圆:老汤圆、咔咔汤圆,也有新派汤圆:抹茶汤圆、玫瑰汤圆。传统老汤圆是招牌,每个如乒乓球大小,大碗4个、小碗3个。老汤圆是龚艺林儿时的记忆。她说,小时候就听婆婆说与曾祖母卖汤圆的故事,她从小到大都是吃这样的汤圆。婆婆去世后,吃得就少了。“外面也吃不到这种味道了”,龚艺林说,她由此决定安下心来当一个匠人,把家里的老手艺传承下去。
推陈出新做汤圆 一天卖出300碗
图为龚艺林展示已煮好的汤圆
汤圆的制作并非在店里,有专门的工作室制作。龚艺林传承的做法,不同于大部分卖的汤圆只有三种馅料,她的汤圆馅有约10种佐料,包括花生、芝麻、黑芝麻、猪油等。这些都需要人工捣碎、炒制,并且经过称重后,按照一定比例制作。
馅料中也有文章。龚艺林说,做汤圆小花生更好吃。她记得小时候跟婆婆去买佐料,都是买的小花生,所以现在她专门联系重庆石柱的农民帮她种这种小花生。而猪油,也是用的重庆涪陵产的黑猪油。总之,能照旧的,一切依照传统做法。目前,龚艺林和丈夫、母亲还雇了两个人,每天纯手工不停制作,最多制作1500个汤圆。汤圆店每天早上9点半开门,到下午五点多,300余碗汤圆就已售罄。
虽然汤圆店才开业3个月,但已有一群忠实的“粉丝”。 每天早上汤圆店开门前,就已有人在门口等她。有顾客一周要吃三次,也有顾客每天把她店里的汤圆当早餐。一些重庆上了岁数的市民,相约来店里找儿时汤圆的味道。龚艺林说,最让他感动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女儿搀扶下走一路、歇一路,都要到店里吃一碗记忆中的汤圆。
用心制作的汤圆,赢得了食客们的赞许。两位来自四川的中年食客,一口气吃了7碗汤圆,直呼“巴适”。一位食客将店里的汤圆带回家,给喜欢吃汤圆的父亲品尝,结果已年过九旬的父亲,连续吃下15个汤圆才愿放下碗筷。几批来自宁波的游客,吃完龚艺林的汤圆后说,味道与最有名的宁波汤圆各有千秋。
如何让汤圆这一传统美食,被更多年轻人接受,是龚艺林在开店前就在考虑的事。经过再三思考,她决定推出抹茶汤圆和玫瑰汤圆。为了制作玫瑰汤圆,她不止会挑玫瑰的产地,还会专门选择墨红玫瑰的品种;为了了解最顶级的抹茶,龚艺林专程两次跑到有着抹茶起源地之称的日本京都宇治,学习抹茶制作技艺,在日本期间,她尝遍了宇治最有名气的抹茶店,最终她选择了适合做汤圆的抹茶。她还计划,在今年夏天,在“火炉”重庆推出冰汤圆。
安心当匠人 想把老手艺传承下去
龚艺林的兴趣远不止做汤圆。她热爱书法,曾考过书法研究生;她喜欢音乐,二胡九级,声乐曾考了四所大学的特长生第一名;她意大利语B2级,曾计划去意大利留学学歌剧;她还是重庆业余冰球队目前唯一女队员;她通过卡丁车比赛,认识了老公……
“相比那些爱好,我最喜欢的还是做汤圆,”龚艺林说,她曾经广泛涉猎,是希望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如今,她觉得专注更重要,她现在最想做的是把四代人传承的一碗汤圆做好。
她开汤圆店的计划,也曾遭到家人反对。母亲认为,凭借龚艺林的能力和条件,远可以找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但随着汤圆店被越来越多人认可,母亲也放下了成见,成为龚艺林店里的“小二”。
开店后,龚艺林体重直线上升,她称之为“过劳肥”。二十多岁的龚艺林也非常爱美,但自从开了汤圆店后,她再也没有喷香水,更不能涂指甲油,这些她以前读大学时每天都会做的事,已渐渐离她远去。
龚艺林说,为了汤圆店,放弃这些都值得。
对于自己意外走红,龚艺林很开心。她说,这是大家对她颜值的认可。但她觉得,今天有汤圆西施,明天可能就有包子西施。容颜是短暂的,但传统的味道可以永远流传。无论大家怎么称呼她,她都会专心做好这碗汤圆。
作者:刘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