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日,泉州晚报记者前往惠安“粮仓”——辋川镇,了解当地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辋川镇位于惠安县东北部,辖区大部分地势平坦,水系纵横,土壤肥沃,历来是惠安农业大镇、主要粮仓。近年来,该镇通过支持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村财壮大企业增益
“我们的西红柿,个头大、品相好、口感佳、光鲜亮丽,在上海、无锡、苏州一带市场上可抢手呢,现在一斤能卖到3块5毛的好价钱。”在位于辋川镇坑南村的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绿信蔬菜种植基地董事长吴宝兴站在西红柿大棚里,手里拿着两颗西红柿欣喜万分:“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2009年,吴宝兴从浙江省丽水市来到辋川,以租赁方式把坑南村、前洋村、陈芹村、锦里村交界处的1000多亩连片土地,承包流转在手。十余年来,吴宝兴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智能温控大棚、果蔬保鲜冷冻库、挑拣车间等基础设施。在县农业部门和辋川镇政府的指导下,他探索以“中稻—辣椒、甜瓜—晚稻、蚕豆—中稻”为主的一年二熟的高效栽培模式,建成了以水稻栽培和设施大棚反季节蔬菜相结合为特色的果蔬生产基地。“去年年底,我们还推广种植西红柿、丝瓜、苦瓜等农作物新品种,依靠科技科学种植,形成集生产、保鲜和运销于一体的新模式。”吴宝兴说,“如今,依靠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基地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
土地流转不仅给基地带来了甜头,还带动当地50多人实现就业。长期在基地工作的坑南村村民潘雪霞就是其中之一。潘雪霞说:“我一个月能拿到3600多元工资,一年算下来也有4万元。”此外,一些将土地出租给承包户的村民,每亩一年还能拿到1100元的租金。村民腰包鼓起来,村财收入多起来。前洋村通过土地流转收取管理费,每年增加村财8万元,村委会副主任蔡清泗说:“土地成功流转后,不仅带动村民致富村财增收,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前段时间,连日的雨水滋润田野,正是耕耘好时节。在前洋村1474亩高标准农田里,大型拖拉机穿梭其间忙着溶田,一派繁忙景象。2009年成立的中和农场,向村集体承包下这片土地,分季种植双季水稻、中稻、再生稻、蚕豆、西兰花等经济作物,确保农田一年四季无闲置,达到增产增收。目前,农场年产稻谷300多万斤,年产值达到600多万元。
近年来,中和农场通过引进收割机、大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播种机、植保喷洒无人机等农业机械30多台,在溶田耕作、播种、插秧、喷药、收割、烘干等粮食生产环节,实现种植水稻全程机械化。以育秧为例,该农场承担的省级工厂化育秧服务项目,利用自动化设备,每天可生产机插秧盘6000盘以上,确保抢收抢种的生产能力。
同样从新技术新品种中受益的还有峰南村惠和雅园水果专业合作社的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该基地采取“公司加农户”入股分红模式,让农民成“股民”,土地变资本。果园负责人何荣忠介绍,基地从台湾引进的百香果供不应求。“接下来,我们还将引进一款新型播种机,预计每台机器能节约10个人力成本,提升播种质量水平,提高育苗成活率。”
辋川镇政府负责人表示:“辋川镇积极调整农业种养业结构,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持续推进温室大棚、微喷灌节水、科技农业等设施农业建设。同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大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华丽转身。”(记者吴宗宝 通讯员骆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