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意外在网里发现“娃娃鱼”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3月4日讯(东南早报记者吴水保 文/图)前日,在晋江金井镇钞岱村,村民郭健军在水库中意外捞得一条罕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便联系村镇相关人员,在确认大鲵没有受伤后,将其放归大自然。
“没想到会抓到这个(娃娃鱼)。”郭健军介绍,前日下午4时许,他如往常一样,来到钞岱水库检查当天的围网,看看收成如何。拉起围网后,他既惊讶又惊喜,网兜里有一条“大家伙”,通体黑色光滑,在一网的鱼虾中显得非常特别,体型是鱼虾的数倍大。放到地上仔细观察,它有前肢后肢,尾巴侧扁似鲶鱼,想到电视上看到过的保护动物,郭健军认得它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大鲵。
当天下午,确认“娃娃鱼”没有受伤后将其放生。
随即,郭健军小心地将大鲵暂放在家中水池,并立即联系了钞岱村委会和金井镇农办。经工作人员确认,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其体长80厘米,重约6斤。郭健军说,从他父亲开始,他家承包钞岱水库有三十年了,这是第一次抓到大鲵。大鲵对水体、环境的要求很高,能在水库中发现它,说明泉州、晋江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当天下午5时许,在村委会和农办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郭健军将这条大鲵装进红色水桶带到水库,自己下到水中,用双手轻柔地托住大鲵将其放生,护送它回归大自然。
据工作人员介绍,群众捕捞到保护物种后,要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放生,让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如果猎捕、杀害、出售、购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将被依法依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链接】
“娃娃鱼”是国宝人人要爱护保护
中国大鲵是大鲵属的一种,并非鱼类,是中国特产、生活在淡水中、体形最大的珍贵两栖动物,从恐龙时期就已经生活至今,被认为是“活化石”。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因其夜间的叫声像是婴儿啼哭,所以俗称“娃娃鱼”。
在我国,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