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为老人办理相关手续
“我是个五保户,多亏有政府照顾,才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无以回报,因此决定自愿捐献遗体回报社会。”躺在床上的徐连才,面对永春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清晰地说道。
2月18日,永春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桂洋镇金沙村,与徐连才碰面。依据老人的意愿,工作人员填写好捐献遗体登记表,徐连才在登记表上郑重地签名并按上了手印。徐连才也因此成为永春县首例登记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五保户,也是第一个选择由村委会等非亲属做执行人的遗体捐献志愿者。根据相关规定,他百年后,其遗体将无偿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
躺在病床上的徐连才,今年70岁。他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无儿无女,妻子因难产多年前已去世。在他无依无靠的时候,村委会为他办理了低保手续,有了低保,他的生活才有了基本保障。后来,看到徐连才常年住在破旧狭小的祖厝,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又伸出援手,两年前将其迁到慈善安居工程的一处平房居住。
“镇、村干部经常上门,送吃的送穿的,嘘寒问暖。年初,我因病躺在床上,行动不便。镇、村干部还安排邻居照看我的饮食和起居。要不是政府帮忙,我吃饭都成问题,更不用说住新房了。” 徐连才说,“人要懂得感恩,我现在得到政府和邻居帮助照顾,无以回报,等自己去世后,将遗体捐献出来,希望对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帮助。”(泉州晚报记者黄墩良 通讯员叶国强 黄晓红 文/图)
更多看点:南安官桥一对夫妇先后登记捐献器官遗体
夫妻二人完成登记手续
去年11月,泉州晚报报道了在南安英都工作的来泉务工人员程良义一家四口,同一天签字登记,自愿在去世后无偿捐献器官和遗体。之后,陆续又有不少市民到南安红十字会办理遗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近日,南安官桥一对夫妇,分别于1月21日和2月18日完成登记手续。截至目前,2019年南安市已有8例登记成功。昨日,记者联系到这对夫妇,听他们讲述登记捐献背后的故事。
“其实,很多年前就有登记捐献的想法了。近期看到登记捐献遗体器官的新闻,便觉得宜早不宜迟。”36岁的陈秀敏和38岁的丈夫徐建良都是南安官桥周厝村人,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安宁幸福。陈秀敏告诉记者,多年前家里遇到了困难,多亏亲戚朋友的热心帮助才得以渡过难关,当时她就产生了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的想法,而捐献器官和遗体可以帮助到许多急切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1月,她将想法告诉丈夫,“我丈夫一听,当即就说一起去登记。”考虑到丈夫的长辈思想较为传统,陈秀敏建议他缓一缓,由她先完成登记。1月21日,南安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家中,指导陈秀敏完成登记手续。春节假期过后,夫妇俩时间有了空余,家里的老人也未再提出反对意见,他们便在2月18日下午办理了登记手续。
去年2月,来自广东佛山的胡利添成为当年福建省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他是南安市第9例人体器官捐献者,也是南安市首例眼角膜器官捐献者。包括胡先生在内,去年南安市共有6例器官捐献成功,位居全省人体器官捐献数量第一位。
11月,南安出现全省首例一家两代四口同时完成生前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登记。南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为吸引全社会关注、支持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他们非常重视每一例典型捐献案例的宣传报道。平时,亦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无偿献血、遗体(器官)捐献等方面信息,引导大家认同参与红十字的人道公益活动。捐献者完成登记后,工作人员还及时走访慰问捐献者及其家属,协助解决遇到的实质性困难。据悉,从2002年至今,南安市已成功登记25例,其中,已完成遗体捐献的有4例,已完成器官捐献的有14例。(泉州晚报记者陈灵 黄耿煌 通讯员周培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