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飞”来“金娃娃” 安溪思明园已引进12家企业

福建日报

六年前,厦门安溪达成“飞地经济”战略意向,并启动思明园建设。

目前,安溪思明园已引进十二家企业,总投资达十二亿元以上——

鹭岛“飞”来“金娃娃”

福建日报2月18日讯(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吴清远)沿省道206线走进厦门与安溪“飞地经济”合作区——安溪官桥镇区思明园,只见昔日的崩岗上,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规整的园区道路纵横交错,园区里花草绿树郁郁葱葱,厂房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4.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短短几年中发生的嬗变,使人真切触摸到了协同发展的强劲脉搏,感受到安溪“无中生有抓项目”发展理念带来的深刻变化。

时针回拨至2013年。厦门与安溪两地就先行先试,达成“飞地经济”战略意向,并推动在安溪南翼新城启动思明园建设。计划数年内,由安溪承接厦门岛内百家以上成长性好、贡献力强的电子、机械类企业入驻。如今,这里渐成项目洼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开花结果。

厦门岛内土地稀缺、用地成本高;安溪劳动力资源充足,工业用地价格相对便宜。这样的现实让土地开始“飞”了起来。2015年11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建设思明园。目前,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188亩,首期建设2300亩,总投资20亿元以上。

“我们筑巢选凤,杜绝抓到筐里就是菜,瞄准高质量发展航向,入驻思明园的企业必须成长性好、贡献力强。”安溪县县长刘林霜说。

据南翼新城管委会主任许锦青介绍,园区按照“低碳、智慧、宜居、宜业、宜游”产业定位,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同时鼓励引进食品、鞋服、厨卫等有发展基础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打造成为厦门产业转移承接的载体。

厦门安溪经济合作区通过“飞地”建设,采取财税“五五分成”的合作模式,厦门留住了税源,安溪拓展了税源,企业破解了用地、用工成本高等问题。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安溪与厦门两地的GDP、工业产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实现企业与两地政府三方共赢。此外,合作区的财政收入还可享受到省级部分五年内全额返还的优惠。合作区自产生财政收入之日起五年内,厦泉两地年终结算分回收入中涉及省级20%体制分成部分,将全额返还用于园区滚动发展。源自合作区的税收收入和实现的非税收入市县留成部分,从第一家入驻企业纳税之日起也在五年内全部留存合作区。

“安溪与厦门,虽然地理条件和城市层级不同,但是彼此要素禀赋却可以取长补短。这种飞地经济模式,实现了双方1+1>2的效用最大化。”谈到安溪厦门合作开启的“飞地经济”,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如是说。

翔业厨卫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飞”入思明园的企业。“现成标准厂房,极大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减少企业资金投入。”公司董事长刘永斌表示,之所以选择进入思明园,不仅是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更重要的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这一从事厨房、卫浴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投资2.5亿元,去年实现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5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将达2000万元以上。

合作区成立以来,双方高度重视,市、县(区)两级率队招商,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已引进翔业厨卫、吉福厨具、佶亿食品、古山医药等12家企业,总投资额达12亿元以上。厦门峻源生物科技、厦门鹭意彩色母粒等10多家意向企业入驻该园区。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年税收1亿元以上,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

业内人士指出,2017年,八部委出台的《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不同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安溪的实践,可谓恰逢其时,是福建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安溪不是厦门产业梯度转移的跟随者,而是要成为厦门、安溪两地创新接力的探路者和试验区。”高向荣说,我们的目标是融入厦门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走出一条合作共建、双赢发展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