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泉州市金融监管局了解到,今年泉州市金融工作将按照“保高质量增长”和“防风险”两条主线,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力争实现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6%,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8%,确保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达8%。
今年,泉州市将建设海丝基金小镇,吸引一线城市外溢金融资源聚集和泉商资本回归投入实体经济。构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服务平台,建立投资人俱乐部、初创项目培优资源库。发挥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的杠杆作用,提高产业投资基金及子基金投资效益,打造一条覆盖各发展阶段企业的政府投资基金链条。
着眼于加快推进“引资回泉”工程,泉州市将搭建异地泉商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开展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扩大跨境电商外汇支付、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规模。加强金融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助保贷”“科创贷”“领军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三大业务,争取贷款规模分别增至5亿元、30亿元、5亿元。
完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今年,泉州市将争取1—2个供应链金融项目率先实施,形成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推动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供应链平台开放共享信息,加强供应链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
在助力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泉州市将全面推进企业上市“育苗成林”工作,建立企业上市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实施领导挂钩联系、上市公司“导师制”等工作机制。指导后备企业抢抓“科创板”机遇,支持国有企业推动产业整合,加速国有资产资本化。此外,我市将探索创建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选定若干项目进行重点推进。
加强金融支农支小和支持民生补短板是金融工作的重点。今年,泉州市将推动银行业加大对贫困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力度,深化光伏、农村电商等扶贫金融扶贫创新。重点抓好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融资服务,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民生补短板项目进行中长期贷款支持。
保险既要突出“保障”作用,也要发挥“险”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泉州市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试点,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精准扶贫保险覆盖面;优化“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形式,利用人保“支农贷”业务,推进险资直投支农融资试点;打造特色农险“一县一品,一品一策”。(记者王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