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春节:热闹欢腾正当时

泉州晚报

随着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攀升,泉州古城越来越有“磁力”。古街小巷、古早味小吃店、古建筑吸引了八方游客,西街、金鱼巷、钟楼、古大厝、骑楼、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及牛肉羹、海蛎煎等泉州元素被定格成一张张照片,留在了游客的记忆里。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再把泉州当成“过路城市”,而是“住在泉州”。他们携家里老小、情侣或朋友来寻觅闽南年味,细“品”这座千年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成游客团圆之地

千年积淀,泉州古城保存了多姿多彩的原生态习俗,传承和保护了木偶、闽南建筑、音乐“活化石”南音等。静静徘徊于老街小巷,似乎可聆听古老与现代、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对话。

胡执红与10多位朋友来到温暖有韵味的泉州古城过年

或因为如此,今年,许多游客把古城定为春节团圆享乐之地。祖籍泉州安溪的杭州人胡执红,早早地订下了西街一家民宿的7个房间,邀请了10多位朋友,一同来到温暖有韵味的泉州古城过年。

在泉州的这几天,他们在街上寻找“市井十洲人”“满街都是圣人”的印迹,欣赏出砖入石的古大厝、风格迥异的骑楼及东南亚风格的番仔楼。每到一处,他们都细细品味,其间,更不忘尝一尝润饼皮、满煎糕、肉粽等闽南小吃。胡执红说,虽然祖籍是泉州的,但她却没来过,女儿嫁了永春小伙子后,她就想着一了心愿,春节就在泉州过。住了两天后,胡执红等人渐渐融入古城生活,初三晚上,他们还在住的地方做饭了,“我们围坐一起,吃着自己动手做的饭,天南地北地聊天,真是太惬意了。”她说,大家真切体验到了古城的厚重和祥和。

二次来泉邀导游全程陪同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对于这句话,来自山东济南的张氏夫妇深有感受。今年春节,他们一家六口也来古城过年。

这是张氏夫妇第二次来泉州,与上次不同,这次他们专门请了导游,说要把上次没看过瘾的、没了解透彻的再深入挖掘。导游吴晓达说,这几天,这一家子参观了香火旺盛的关帝庙,摸到了天后宫里的米龟,了解了泉台的渊源,品尝到了面线糊、肉粽、牛肉羹、姜母鸭。印象最深刻的是开元寺了,“他们说,千年古刹果然‘有料’:千年古桑、大雄宝殿、弘一法师纪念馆,东西塔的浮雕以及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的宋代古船。”吴晓达说,他们还到金鱼巷、裴巷、台魁巷观看精彩的民俗活动和“非遗”表演。

记者了解到,像张氏夫妇这样来古城过年的大有人在,不少人正月初一、初二就来了,一般会住上四五天。除了古城中心,游客还到清源山、晋江五店市、南安九日山、蔡氏古民居、安平桥等地游玩。

记者手记:千年文化积淀 古城绽放魅力

今年春节,到泉州过年的游客更多了。他们住的地方大多选择在古城里。生生不息、拥有千年文化积淀的泉州古城,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今后,这一份热闹,属于泉州人,也属于八方游客。

“游客确实多了不少,我这车趟趟有人,偶有空位也很快就被补上。”在古城穿梭的社区巴士“小白”司机道出了今年古城春节的一大特点:热闹。中山南路的一家老字号店的牛肉羹和海蛎煎备受青睐,据店里工作人员介绍,人多时每天要供应千余份海蛎煎,牛肉羹就更多了。

古城的热闹还在于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及原汁原味的“非遗”盛宴,如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区的特色南音专场演出;金鱼巷于正月初三到初六轮番呈现的《百家春》《北上小楼》等笼吹,《驯猴》《钟馗醉酒》等提线木偶表演。西街小西埕及新亮相的“最美天台”等拍照“打卡”点,也为古城增添不少热闹,吸引了一波又一波人流。

导游吴晓达说,今年是他第一次春节期间带团,没想到一个月前就被预约了。他认为,这彰显着古城的魅力,证明越来越多人想要深度认识这座“多面”的古城。多位采访对象表示,泉州之行让他们意犹未尽,让他们有了新的认识,有机会他们还要再来。记者深信,下一次他们来时,还会在泉州古城找寻到不一样的惊喜。(泉州晚报记者 吴丽娇 通讯员 李育隆 文/图)

[责任编辑:黄如萍]